输卵管的病理学之输卵管的非肿瘤性疾病二
(三)输卵管上皮化生
化生是在某种因素影响下,一种分化组织转变为另一种分化组织。在苗勒系统衍化的组织脏器中化生十分常见,但在输卵管中并不十分常见,其临床意义不大,但是有助于理解输卵管肿瘤的发生机制,有助于鉴别诊断。
输卵管化生Walthard细胞巢,子宫内膜化生、输卵管上皮化生、黏液化生及蜕膜样改变。另外还有鳞化、嗜酸性化生及移行细胞化生等。
Walthard细胞巢是输卵管浆膜层最常见的化生。Walthard细胞巢的特点为:小而一致的多角形细胞形成的稀疏的细胞巢团,细胞形态与移行上皮底层的细胞很相似。Walthard细胞巢可发生囊性变。子宫内膜化生与输卵管绝育手术相关。子宫内膜样组织侵及输卵管腔、壁及浆膜层,可能会导致输卵管腔闭合。输卵管的黏液化生往往揭示输卵管存在多灶性黏液性肿瘤。如输卵管内出现大量的杯状细胞,揭示可能为阑尾或卵巢黏液性肿瘤播散到输卵管所致。在妊娠的妇女或接受孕激素治疗的病人,输卵管即使没有子宫内膜化生,输卵管间质也可以发生蜕膜样变,这是因为间质细胞会受孕激素影响而发生相应的改变,其他化生则少见。有报道,输卵管以及阔韧带会发生平滑肌瘤病(腹膜播散型),现在认为是间质细胞化生的一种形式,属自限性疾病。
(四)输卵管扭转
单纯的输卵管扭转并不常见,常与卵巢囊肿、肿瘤扭转一起发生。输卵管扭转时的病理变化决定于发病缓急、严重程度以及血液供应及代偿能力等。初期输卵管充血和水肿,之后会发生大片出血、坏死。
(五)输卵管绝育术后遗症
输卵管绝育术后遗症有病理和生理的双重因素,与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者的经验及手术方法的应用有关,多与术后伴发的疾病有关。常见的输卵管绝育后病理改变有:输卵管结扎段形成一段间隙,近子宫侧输卵管段成盲端,管腔可轻度扩大,有较多透明液体聚集,黏膜皱壁减少,形成输卵管积水。远侧端可为正常盲端,也可能局部积水,黏膜皱壁变平,可有良性息肉,管壁可见上皮内包含物,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的发生率有所升高。
(六)输卵管妊娠
输卵管妊娠占异位妊娠的90%~95%,大多发生在壶腹部,其次为峡部,伞端和间质部妊娠较少。受精卵在输卵管着床后,输卵管黏膜会出现蜕膜反应,由于输卵管管腔狭窄,管壁较薄,蜕膜形成较差,不利于胚胎发育,往往较早发生妊娠流产。
1.肉眼观察
输卵管增粗、肿大,以妊娠部位为中心形成局部包块,表现呈暗红色,切面可见血液及凝血块,结构模糊不清。本位型可见囊胚、绒毛,破裂型可见输卵管破裂口,在血块中常可找到绒毛组织;流产型有时找不到妊娠征象,需在腹腔血凝块中寻找。送检标本时应将凝血块和输卵管一起送检,临床医生如发现可疑绒毛组织,应单独分装、标记后送病理检查。切不可将输卵管纵行剖开、水里漂洗,这样易引起内容物丢失。
2.镜下观察
诊断输卵管妊娠的直接证据是在输卵管及内容物中查找到胎盘绒毛或发现明确的胎盘部位反应。输卵管黏膜的蜕膜变化差异很大,约80%的病例无明显的蜕膜样改变。输卵管黏膜的蜕膜变化差异很大,约80%的病例无明显的蜕膜样改变。输卵管妊娠早期绒毛顶端的绒毛外滋养细胞很丰富,形成细胞滋养细胞柱/壳,甚至浸润输卵管肌壁,注意不要误诊为输卵管绒毛膜癌。对于仅在腹腔血块中发现绒毛,而切除的输卵管没有明确的妊娠变化时,不应直接诊断为输卵管妊娠,应说明绒毛在血块中,对输卵管的变化采取描述性或符合性诊断,因为偶可发生误将无病变输卵管切除者。陈旧性输卵管妊娠胚胎组织可退化、坏死、机化、钙化。
3.输卵管妊娠的子宫内膜变化
可根据胚胎的存活情况、出血时间的长短而有各种不同的形态特点。在胚胎存活时,可表现为蜕膜组织、A-S反应、高度分泌反应等。胚胎死亡、流产及出血时间延长时,则表现为轻度分泌反应及增生期反应等。过渡阶段,不同部位可以同时产生不同的图像。陈旧性输卵管妊娠,胚胎已死亡,但妊娠黄体退化和HCG下降有一过程,可抑制新的卵泡成熟,影响子宫内膜变化,延缓创面的修复,在临床上仍有出血症状,病理可表现为子宫内膜增生改变及轻度分泌反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