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有多痛目睹榆林产妇跳楼事件后,作为妇
各位读者,我是妇产科医生朱慧芬。
事件已经过去几天了,就在大家逐渐淡忘这起悲剧的时候,我却渴望站在理性角度发声。
整个事件过程家属及院方各执一词,事件最后的结局以处理院方跟事件相关人员而告终。
网友们也纷纷站队,控诉着谁的过错更大。
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我认为这个时候讨论谁对谁错,已经毫无意义。
在厘清真相外,
公众更应看到事件背后的问题和症结所在,
并以此为契机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
和观念的进步,
采取预防措施,
避免同样的悲剧再次发生。
产妇究竟为何跳楼?
图片丨榆林产妇纵身一跃的窗台
我自以为,医院同不同意剖宫产不是产妇选择自杀的最根本原因。
而是她无法忍受分娩带来的疼痛。
毫无疑问,产妇在选择跳楼前承受了难以忍受的临产痛苦,因此剖宫产才被迫成为了此次事件中被聚焦的点。
生孩子为啥会痛?从客观上来说,分娩肯定是有疼痛的。
但在分娩过程中,由于支配子宫的神经感觉纤维数目已很少了,一般不会产生强烈的痛觉,而应该是一种由于子宫肌肉收缩而带来的阵痛。
也可以说产痛只是一种巨大的不适,与想象中那种被利器划破皮肤的“切肤之痛”完全不同。
胎儿在子宫里就像被装在一个口袋里一样,袋口处有扎紧的绳子,这扎紧的绳子就是妈妈的子宫颈口。
子宫颈口和长长的阴道,由坚硬的结缔组织和肌肉组成,平时这些器官都是紧紧地关闭着,以防止孕期里的宝宝从口袋里滑脱出来。
随着妊娠即将结束,这些坚硬的结缔组织和肌肉在临产激素的作用下开始变松变软,以利于分娩时软产道的扩张便于宝宝从此通过。
分娩的过程,说白了就是把胎儿从妈妈的子宫和生殖道中挤排出来的过程。
然而,在分娩中若没有推动宝宝前进的动力,宝宝是无法娩出的。这一动力,主要就是妈妈子宫的收缩力(疼痛)。
一提起女人生孩子大脑中呈现的画面就是:
产妇痛苦扭曲表情、被汗水浸湿的头发、撕心裂肺的尖叫声…
那么,生孩子究竟有多疼?在医学疼痛指数中,产痛位居第二,仅次于烧伤痛。通常情况下分娩疼痛会到7到9级,还有一些人痛感会高达10级,一般人是无法想象的。
而且这种疼痛不是一会儿,而是持续几个小时的阵痛,所以不少孕妈因为无法承受这种疼痛,在产房里痛得人仰马翻、大喊大叫。
不少妈妈回忆分娩经历时常常会这样说:
“有一种痛,叫生孩子的痛,那种痛不欲生的感觉,让人一生难忘。”
当然,这不乏夸张的成分在里面。
成家立业,结婚生子,是一个女人成长的必经之路。而分娩痛,也成为了每一个女性在人生道路上必将面临的痛苦。
事实上,孕妇感知的疼痛级别是一个正态分布的情况,大部分人所感知的疼痛还是可以忍受的,有小部分人生孩子是不痛的,还有一小部分人生孩子的疼痛是无法忍受的。
你可能会说,人类有史以来,分娩是女人的天性,有难产死的、产后大出血死的,但没见过痛死的。
产科病房每天都有产妇在诞生新生命,怎么就榆林这位产妇就那么不幸运成为那一小部分人群中的一员,宁死也不愿忍受疼痛呢?
这时,孕期抑郁症跳入了我的脑海。
也有文章说,这个产妇这次生小孩不自杀,以后也不能保证不会出现类似情况。
不少网友提到该产妇精神状态,她是不是有轻度抑郁的可能?
这个我们也不能排除。
很重要的一点,产妇在临产过程中,表现出来极度烦躁,最后情绪失控。
但不能因为有这个原因,而断定这个情况就一定会出现。我们也可以预防。
不少轻度抑郁症,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心理疏通甚至药物干预来预防。
怀孕后为何会抑郁?对大多数女人来说,
怀孕期间是一生中最感觉幸福的时期之一,
然而事实上也有将近10%的女性,在孕期会感觉到程度不同的抑郁。
现实中家属、甚至很多妇科医生都忽视了对孕期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
而简单地把孕妇的沮丧抑郁,归结为一时的情绪失调。
其实,如果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及时治疗,
孕期抑郁症也具有相当危险性,它会使孕妇照料自己和胎儿的能力受到影响,
并给妇婴带来不良后果。
·怀孕期间体内激素水平的显著变化,可以影响大脑中调节情绪的神经传递素的变化。
孕妇很可能在怀孕6~10周时初次经历这些变化;然后当临产时,会再次体验到这些变化。
产妇极有可能为此陷入痛苦和失望的情绪中不能自拔。
·家族或个人的抑郁史。
·人际关系方面出现问题,如与家人、尤其是配偶关系紧张,并且已无法自行解决问题。
这些都是孕期抑郁的危险因素。
孕期抑郁有这些表现如果在一段时间(至少两周)内有以下的4种或以上症状,则可能已患有孕期抑郁症。
如果其中的一或两种情况近期特别困扰你,则必须引起你的高度重视。
-不能集中注意力
-焦虑、烦躁
-极端易怒
-睡眠不好
-非常容易疲劳,或有持续的疲劳感
-不停地想吃东西或者毫无食欲
-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总是提不起精神
-持续的情绪低落、绝望,想哭
-情绪起伏很大,喜怒无常
我们该如何避免重蹈覆辙?
关爱女性,让她们顺利度过人生这一特殊的阶段,完成母亲角色的转换,需要产妇个人、家属、及医院妇产科医护人员全体的配合和努力,才能做到。
产妇1.整个孕期应该多学习孕期保健知识,了解孕期及临产可能碰到的各种突发情况,与家人商定好解决方案,做到心中有数;
2.与你的产科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3.尽量使自己放松,保证每天有足够的时间和配偶在一起,并保持亲昵的交流;
4.向爱人、家人和朋友们说出你对生产的恐惧和担忧,获取他们精神支持,只有当他们明了你的一切感受时,他们才能给予你你想要的安慰;
5.一旦出现长时间的情绪失控,
或者有伤害自己和他人的冲动,
那么应该立即寻求医生的帮助,
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对自身和胎儿没有副作用的抗抑郁药物,
以免病情延误,给自己和胎儿带来不良后果。
家属1.与产妇一同学习整个孕期保健知识,对产妇的生理、心理状况了如指掌;
2.在起居生活和情绪上,给予产妇最大的关爱和照顾;
3.与产妇的产科医生保持良性沟通。
医院及产科工作人员产痛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无痛分娩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熟识并认可。
无痛分娩
"无痛分娩",在医学上其实叫做"分娩镇痛",是使用各种方法使分娩时的疼痛减轻甚至消失。
分娩镇痛可以让准妈妈们不再经历疼痛的折磨,减少分娩时的恐惧和产后的疲倦,让她们在时间最长的第一产程得到休息,当宫口开全时,因积攒了体力而有足够力量完成分娩。
国际医学界应用最广泛的方式是由麻醉医师从脊椎外层的硬膜注射麻醉药,使产妇在骨盆腔肌肉放松、产痛减少八九成的情况下,头脑清醒,活动正常,较为轻松地完成分娩过程。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仍存在将女性物化成生育工具的落后观念,而观念的改变仍任重道远。
无痛分娩,任重道远
部分孕妇在生育过程中承受着最高级别的疼痛,而无痛分娩虽已在国内应用达一二十年之久,但仍难以推广,剖腹产比例也居高不下。
由于缺乏收费标准,医院实施分娩镇痛只能按硬膜外麻醉标准收费,实施过程也费时费力,医院麻醉师数量仍相对较少,分娩镇痛所需的人力和时间投入难有保障。
据公开资料显示,在欧美国家,无痛分娩比例高达80%以上,而在中国目前还不到10%。
足以见得,无痛分娩,在我们国家的推行,仍是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任务。
导乐式分娩
导乐式分娩是指一个有爱心、有分娩经历的导乐师,在整个产程中给产妇以一对一的持续的生理、心理及感情上的科学支持。
导乐师是经过培训和有经验的专业人士,可以在产妇分娩前后向产妇在物质上、情感上以及教育上提供连续帮助的护理者。
导乐给予的支持是产妇身边亲密关系的人所无法替代的,它在缓解产痛上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给予产妇及家属人文关怀
我们作为妇产科的医务人员,除了了解产妇的生理情况、胎儿的发育情况,很重要的一点,是增加对产妇和家属的人文关怀,了解她们的内心需求,消除她们对生产的恐惧感,增加安全感和信任感。
院级领导给予充分的人员和技术支持
自从全面放开二胎以来,医院妇产科产妇数量激增,面临产科医护人手不足的现状,压力巨大。
医院领导机构应根据本院情况酌情考虑增加人员,建立合理的机制,全方位的支持,共同携手解决困难。
以上就是我对榆林产妇跳楼事件的一些思考。
作为一名工作了30多年的妇产科医生,我和很多医生一样,当做完一台手术、当治愈一个病人后,常常会反思会分析:
这台手术还有哪里做得不是太满意?
是否还有更好的手术方案?
这个患者的诊断是否确切?
可还有未考虑到的?
为什么我没有及时想到?
以后怎么预防?
……
我想大多数医生都是这样的:
只有不断的反思,
这样才能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提高,
不断地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更多科普知识,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