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输卵管妊娠 > 临床表现

子宫畸形的超声诊断

子宫畸形的超声诊断子宫畸形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是生殖器官畸形中最常见一种,两侧副中肾管在演化过程中,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可在演化的不同阶段停止发育而形成各种发育异常的子宫。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Oppelt统计的发病率超声如何诊断子宫畸形?经阴道二维超声扫查经阴道三维超声扫查三节段分析法宫底部浆膜面→宫底部内膜→宫颈和阴道a子宫底部的浆膜面由腹膜所覆盖,圆隆或平滑无或有轻微的凹陷,但5mm注意肠管气体声影的影响b子宫底部的内膜位于子宫腔顶部,边界与底部的肌层比邻,两侧为宫角内口,无或有轻微的凹陷,但5mm注意增强伪像的影响c宫颈和阴道单宫颈、单宫颈管单宫颈、双宫颈管双宫颈、双宫颈管宫颈的判断,要结合临床阴道的判断,主要靠临床先天性生殖管道发育异常(米勒管发育异常)的分类1、对称性子宫发育畸形2、不对称性子宫发育畸形1对称性子宫畸形双子宫两个独立的宫体、宫颈。各有单一的输卵管和卵巢。两宫颈可分开或相连,可伴有阴道纵隔。在子宫畸形中,双子宫的生殖预后最好,两个子宫的生长能力与容受性相同,而且双子宫血供增加,其自然流产率与正常者相似。完全性双角子宫子宫宫底部外缘凹陷呈双角,两侧分离的内膜连于一个宫颈(宫颈正常)部分性双角子宫双侧宫角分离在宫颈内口之上(分隔达宫颈内口之上),单个宫颈(宫颈正常)双角子宫不良结局占14%,流产率占28%,早产率20%,完全性双角子宫早产率66%,胎儿存活率降低。单角子宫和双角子宫有20%-30%的机会至足月。完全性纵隔子宫纵隔由宫底达宫颈内口,为单宫颈管;或纵隔达宫颈管,到宫颈外口,为双宫颈管。不完全性纵隔子宫两内膜在子宫下部相互融合,纵隔由宫底达宫颈内口水平之上,呈Y形,夹角深度10mm,两侧内膜夹角90,宫颈正常。约有1/3习惯性流产的患者合并子宫纵隔。纵隔子宫并不增加早产率和剖宫产率,但早孕期自然流产率达42%,显著高于双角子宫,双角子宫约2/3于孕20周内发生妊娠丢失。对于完全性纵隔子宫,切除宫颈纵隔可能导致宫颈机能不全,进而引起继发性不孕。弓形子宫外部轮廓正常,宫底部内膜呈弧形凹陷。稍向宫腔突出,双侧宫角较深。夹角深度10mm,两侧内膜夹角90。

弓形子宫患者多无症状,因宫底部中央区增厚的肌层向宫腔突出,宫缩时尤为明显,妊娠后多为横位,易导致晚期流产和早产,且弓形子宫双侧宫角较深,人工流产术后组织常易残留于较深的宫角处,造成人工流产术后的残留。

正常、弓形和纵隔子宫的鉴别要点1、外部宫底轮廓和两侧宫角连线距离10mm2、内部宫底轮廓和两侧内膜宫角连线距离5mm,正常5-10mm,弓形子宫10mm,纵隔子宫

纵隔和双角子宫的鉴别要点

外部宫底轮廓和两侧宫角连线距离

10mm,纵隔子宫10mm,双角子宫2不对称性子宫畸形单角子宫外形狭长,横径小,冠状面子宫内膜呈管状、半月状或柳叶刀状,具有一侧的输卵管、卵巢、圆韧带,另一侧完全未发育残角子宫单角子宫对侧残留子宫者称为残角子宫,多数情况下与对侧子宫宫腔不相通,仅有纤维带相连特点:复杂,声像图多样1、多位于发育侧子宫的中、下侧,少数位于宫底部2、残角子宫有正常的卵巢和韧带,有时有正常输卵管3、有内膜型残角子宫,无内膜型残角子宫4、与发育子宫相通型残角子宫,与发育子宫不相通型残角子宫5、盆腔内可见发育正常的子宫,其一侧可见肿块,轻者表现为肌性突起,其回声与子宫相同;残角内积血时可见宫腔内呈无或低弱回声。74-90%的单角子宫合并有残角子宫。6、与发育侧子宫不相通的残角子宫妊娠发生破裂的可能性较大(精子从发育侧宫腔游至腹腔而妊娠)。不具备功能的残角子宫无此风险。实例:单角合并残角子宫:结语经阴道三维超声可以直观、准确、快捷地显示子宫外形及宫腔形态,对先天子宫畸形及分型优于二维超声,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信息。编辑者医院超声医学科李敏老师提供本次图文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jkgjq.com/jbbx/142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