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儿子,妈切了输卵管rd
作者
凉子姑娘
如果你们不能给我独一无二的爱
就不要爱我了
01“我现在很后悔,从没想过有一天我对孩子的教育会出现这么大的问题,而当我意识到的时候,已经没法去改变了。”
女粉丝和我说起这件事,我是震惊的,惶恐之余,不免有些感叹。
孩子的教育,真的不只是一味包容,一味顺着他来,才是最好的。
她结婚第三年和丈夫商量要孩子,头胎就生了一个8.8斤的大胖小子。
要说她从大学毕业到结婚这段路过得挺顺的。
她告诉我,她一毕业就参加国企招考,事业很顺利。
之后认识现在的老公,两人谈了大半年,三观符合,且都喜欢旅行,半年后选择旅行结婚。
之后就怀孕了,头胎生了儿子,婆婆把她捧到天上了。
用公积金买了一套平的三居室,再过几年贷款买了一辆大众车。
听她这么说,我觉得她真的挺顺的,相比我之下,我的就业就花了好几年,托关系走人脉的。
而且你们听我说,我一个情感博主,天天在后台听粉丝们在那说婆婆的事,好像自古婆媳大战从未歇过,别人家的婆婆都不怎么懂事,但是她的婆婆,相反是那种情商很高的女人。
她在儿子家不常住,却也经常串门,不过问小两口的夫妻事,有了孙子,就带回自己家带。
“婆婆和我关系很好,她是退休教师,和我在婆媳关系处理的很好,不过分问及两口子的事,也不常住,但是关系也不生疏,一直保持的很好。”
02家庭没问题,是个三观很正且关系融洽的家庭。
问题就出在儿子身上。
因为头胎是儿子,公婆都很溺爱,但又是很有分寸的那种溺爱。
女粉丝和丈夫都是浙江本地人,婆婆住的房子在郊区,孩子在三岁前基本是婆婆带,到读幼儿园的年龄时,她才接到自己这。
一来是婆婆住郊区,教育也跟不上。
二来到了三岁送幼儿园,自己和老公的工作不耽误,就是每天接送,时间也能充分利用。
孩子到了自己跟前,她才发现诸多孩子在成长时的小毛病。
首先是哭,婆婆的教育方式也没太多溺爱,但孙子一哭,婆婆就服软了。
比方说她遇到周末加班,儿子抱着她不让走,她一走就哭。
之前还觉得是儿子不习惯,慢慢就好了。后来发现这些小毛病延伸到很多事情上,她发现很多时候儿子想要的东西就必须得到,如果不给,就哭。
别人家的孩子一哭,抱出去转一圈就忘记了,而她的孩子,一直记着,生气还脾气急,只有三岁就爱砸东西。
“那时候我想,他还小,慢慢就没事了。”
后来他老公也说,孩子去了幼儿园和其他小朋友不爱玩,经常单独自己玩。
老师组织的游戏也是,轮到他的时候,他就是不配合,这事老师单独找他谈过好几次话。
那时候她才意识到,这是心理上出现屏蔽了。
她开始疏导,让儿子在新环境下别那么紧张,也为此做了很多功课。
大人在孩子面前,以前所有固执的坚持好像都会不见。
就拿我来说,没生孩子前,看见我姐把孩子宠的,那叫一个惨,我就经常劝她,”你这么惯孩子迟早得出事。”
我姐对我嗤之以鼻,“以后有了你就知道了。”
对啊,后来我也成了宠娃狂魔。
“你看那谁谁家的孩子被她妈给宠的都失了模样了。”
“别宠孩子啊,他摔倒了自己会爬起来,长大哪能不摔跤,哪能不长点疤呢。”
话是这么说,但是呢,谁的孩子谁疼。
儿子有个头疼脑热的,当妈的都是第一个冲上去打前锋的,那时候以前所信仰的,“我要是有孩子,一定要他从小知道挫折,生病时要从小学会自抗......”
最后这些大话,纷纷在病魔或者摔倒面前败下阵来,说不紧张是假的,说无所谓也是假的,说生病了扛住,更是假的。
我们都是父母,天下父母都是一个样,这话一点也不会假的。
03教育孩子,中国式父母通常是“溺爱教育”。
她也是这样,在长达三年幼儿园的教育中,她和儿子很显然混到了那种平常母亲对孩子的感觉,少了很多嫌隙。
而儿子在独生子的成长下,性格却变得越发孤僻。
他不爱和同龄人玩,也不爱在小区楼下玩,有小朋友抢了他的玩具,他会痛追,找很多次机会要拿回玩具。
有一次她同事的孩子来家里玩,碰坏了儿子的玩具,儿子当场一把推倒了小女孩,女孩在地上哭。
同事一脸的埋怨,憋红了脸出门,之后,她家孩子的名声就在单位传遍了。
可她还在一味的宠着儿子。
学校有大事,她像一个勇士一样冲在最前面,儿子在学校受了委屈,她去找欺负他的孩子,上纲上线的教育。
有时候逼急了,就教儿子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
“你别这么懦弱啊,他打你,你就打他,他骂你,你就骂回去。”
这话说完她自己都有点惊,毕竟这么没道理的话是出自她之口,但后来转念一想,孩子受了委屈,自己是要骂回去的。
之后,儿子就有了依靠,事情做错了,他天真的以为,没事,背后有妈呢。
没事,有我妈扛着呢。
几年后,“古怪”、“生僻”、“不爱沟通”,成了她儿子的代言词。
听到这我问她,“有带他看过心理医生吗?”
“那时候才几岁,谁会带小孩去看心理医生呢。”
其实这个想法是不对的,与其说是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不如说是看大人。
大人可以通过孩子的肢体和平时的行为习惯告诉医生。
她的孩子,这显然上是心理有点小毛病。
她说她一直问儿子,想要什么,每次都摇头。
直到上一年级的时候,参加完家长会回家,孩子拉着他的手问她,“妈妈,你不会给我生小弟弟或者小妹妹吧?”
她就问儿子,“为什么呢?”
结果,孩子的一番回答,让她彻底震惊了。
孩子说:“我不要弟弟妹妹,他们会夺走你对我的爱,我不要,我只要你爱我一个。”
孩子几乎是绝望眼里含着泪水说出这番话的,这让她受到不小打击。
她的溺爱,让儿子失了分寸,也害怕这份爱被夺走。
这声震惊的话未让她及时觉得不对,她一直以还小,还小来告诉自己。
04儿子读初中后,已经没了以前的很多坏习惯。
她和老公自然都是欣慰的,且儿子在学校成绩好,和朋友之间相处都是很融洽的。
小学时孤僻且不爱言语的性格消失不见,前几年刚巧赶上二胎开放政策,她和老公商量着再生一个。
这话传到儿子耳朵时,他是拒绝的,她像是又在那个爆发且震怒的孩子身上,看到了很多年前他当着自己面说,不要弟弟妹妹的场景。
他绝食,不要自己的妈妈生二胎。
他是一个读初中,十三岁男孩子,嘴里天天拒绝妈妈生二胎。
婆婆也想再抱个孙子,如果是孙女更好,贴心小棉袄。
只是十几岁儿子的反应,让做妈妈的她有点失败,感觉这十几年,面前这个儿子对于自己而言真的很陌生。
她单独和儿子谈过很多次,而老公好像自小就和儿子没什么言语,他在爸爸面前沉默不讲话,相反在自己面前却很爱讲话。
但自从知道自己要生二胎,话多的儿子开始变得沉默寡言。
二胎的事,暂缓到儿子中考结束。
那天晚上她进了儿子屋,和儿子说起二胎的事。
“妈妈想给你生个妹妹,以后她有哥哥疼,但生了妹妹不会让你有半点不舒服的啊。你是大儿子,我和你爸爸不会因为生了二胎,就少了对你的关爱。”
“我不要!妈,之前你就和我说过只爱我,你这辈子,只能有我这么一个儿子,妹妹弟弟都不许有!”
她被这话刺激到了,“那要是有了呢,你这孩子怎么这样?这样自私,你以后长大还了得了,小时候看你对环境陌生我才一直宠着你,舍不得骂舍不得打,小心呵护你长大,你现在对你妈这样说话!”
“要是有了,生下来我就掐死他,我就从楼下摔死他,我绝不要他活在这个世界上!“
儿子说这句话的时候青筋暴起,牙齿咬紧,一副不服输的样子。
她一巴掌下去,再没说一句话。
半年后她不顾儿子反对,怀了二胎,小心翼翼的呵护,过了三个月危险期。
她和老公郑重告诉儿子时,儿子摔了碗筷,把自己关在房子一星期不吃不喝,最后她老公破门进去,发现儿子已经饿晕了。
医院,儿子拒绝打点滴,扬言自己死了算了,死了给肚子的孩子腾位置。
她自己是伤心欲绝的,在长达一星期和孩子交涉中,她妥协了。
进了手术室,流了这个未出生的孩子。
那时候她有多后悔怕是只有自己知道,而为了顺从儿子不再做傻事,她也切了输卵管,彻底断了想要二胎的念想。
这些年来,随着年纪增长,越来越能体会“孩子可以宠,但绝不能溺爱”这句话。
0593年的表妹,22岁奉子成婚,生下一个女儿。
我家亲戚多,七大姑八大姨的没事凑在一起,抱着这个女儿就是捉弄,假装骂几句,打几下,围在一起就一个目的,让孩子哭。
刚开始她还是弱爆了,对抗这措手不及的“打骂”一声就吓哭了。
后来呢,她慢慢就不哭了,别人假装打骂她,她就嬉皮笑脸的做鬼脸,最后只有两岁的孩子,天不怕地不怕,唯独怕她妈。
摔倒了她妈从来不管,自己在那张嘴要哭,一看没人理,摸索半天,自己摇晃着爬起来。
她知道,摔倒了赖在地上哭也没人管她。
所以她今年三岁,看着很老诚。
有一次来我家吃饭,和一个大她三岁的我朋友的女儿坐在沙发上玩。
小姑娘坐在沙发上哼哼唧唧,吵着要遥控器看动画片。她就很乖,把遥控器递给小姑娘,自己乖乖坐在旁边,小姑娘问,你喜欢看哪个动画片?
她回答的超级霸气的干脆,“都行!”
席间我们吃午饭,我朋友就问她,“你妈呢?”
“我妈在家。”
“你爸爸害怕你妈妈吗?”
“害怕,”她喂了一口饭进嘴,又一本正经地说,“但是大事情上,我妈妈还是都听我爸爸的。”
就这么一句话配那个三岁女孩脸上的一本正经表情,惹得我们哈哈大笑。
我朋友说,“几岁了啊?这么老诚?”
“三岁。”
朋友一脸的不可思议,对比她那个六岁,一进门就哼哼唧唧的女儿来说,这位三岁的小不点堪称表率啊!
因为从小就在没人帮,背后没靠山的环境下长大,父母给孩子的教育就是,凡事要靠自己,她在亲戚手中被揉捏,被打骂,这种半开玩笑的“挫折”,比捧在手心怕摔着的教育方式要好很多。
千万不要给孩子树立一个,你在前面干坏事,父母在后面给你收拾残局的这种形象。
这是绝对不可取的。
拿第一个故事来说,当我得知她是在儿子反对生二胎的情况下切了输卵管时,我就知道,这个妈妈的教育方式有多失败!
06在这个时代,绝对不能有溺爱孩子,失了本性的父母。
我的父母对我的教育方式从小就是很严谨,他们从不给我希望,却一直给我那种迫切想证明自己有多棒的侥幸心理。
所以从小就想做的比其他孩子出色,而不是出了事,第一个想到的是,有我爸呢,有我妈给我收拾残局呢。
传宗接代,是一代人的传统。从几千年的耕作开始,人类就在传宗接代,才有了一代代的繁衍生息。
人人幻想自己的孩子是天之骄子,是人中龙凤。
可惜现在不是大清朝,皇位无,恩宠无。
父母的爱是有限的,别拿你的溺爱来考验孩子的接受程度。
朱雨辰的妈妈在参加一起访谈节目中说,“他对孩子的照顾无微不至,孩子出差前的皮箱是她收拾的,每天凌晨四点起床要熬十几个小时的汤给孩子喝。哪怕我儿子住的是五星级酒店,我都要去亲自做饭的。”
朱雨辰妈妈,对孩子照顾无微不至,无孔不入,在外人看来都是非常尽职尽责的好妈妈。
但其实是不承认孩子长大了,不给孩子独立的空间。
看起来是照顾,实质上是对孩子的不认可,觉得孩子是自己的一部分,可能一部分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掌控欲。
这样的妈妈伟大吗?伟大的不得了,伟大到以她那种方式来找儿媳妇,敢问这样的照顾方式,不是给儿子找保姆的吗?
我们很平凡,我们不是朱雨辰的妈妈,您儿子也不是朱雨辰。
过分的溺爱,是十几年后自己给自己藏的绞肉机啊,切记!
简书签约作者凉子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