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为什么是蛋形的
怎么描述一颗鸡蛋的形状呢——椭圆形,似乎不太准确,哪有一头尖的椭圆形,于是就有人说“害,鸡蛋嘛,那不就是蛋形。”可为什么不是其它的形状呢?几个世纪以来,传统科学一直猜测,那些在悬崖边筑巢的鸟类下的蛋往往更尖一点,是因为尖头蛋更容易从泄殖腔里挤出来。而假如下的是球形蛋的话,很容易滚出巢穴外,尖头蛋更可能在地上打圈圈而不会跑太远,降低了掉落悬崖的概率。其次,形状越不规则的鸟蛋越容易聚拢堆叠在一块,既有利于孵化期保温,又能以最大程度确保鸟妈妈能一次性的将所有蛋在身下孵化。另外就是对于那些无法从饮食中获取足够钙质的鸟类来说,它们不得不考虑什么样的蛋形用到的碳酸钙最少,于是钙摄入不足的鸟类,就选择了表面积较小的尖头蛋来下。这些说法听着好像很有道理的,但其实不尽然。因为在年,一份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研究表明。“蛋之所以是蛋形,是因为鸟类要飞行。”换句话说,鸟类的蛋有多尖,要取决于这种鸟的飞行时间有多长。首先一颗蛋的形状,其实是由蛋壳模而非蛋壳决定的。假如你也能心灵手巧剥一颗生鸡蛋的话,你会发现即使没了外面的那层硬壳,还有一层膜在固定着蛋的形状。而这层弹力膜优先于硬亮在输卵管内形成。也就是输卵管撑开时最宽有多宽,决定了一颗蛋的直径最大有多大。但鸟类输卵管并不会很宽,鸟类本身的体积本来就已经很小了,而为了能够更好的飞行,他们本来就不富裕的小身板,还得尽量接近流线型。于是鸟类不得不把内脏的结构排布的尽可能紧凑。在这个过程中留给输卵管的空间,就不可避免地变少了。不仅如此,飞行能力越强大的鸟儿,这样的限制就越苛刻。于是在不断的进化过程中,它们的输卵管变得更加的窄,蛋的长度更长,尖的那一头更尖。因为在直径被限制的情况下,这是唯一一种既能让鸟蛋体积尽可能的大,又能保持流线型的设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