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先锋意识探索商业电影
用先锋意识探索商业电影
编者荐语
想象力和创造性一直是我们电影工作者所缺少的,《九层妖塔》的出现,将打破这样的局面,在电影技术已被世界广泛推行运用的今天,真正有创新精神和想象能力的人,才能与好莱坞对抗。
陆川的电影在中国一直存在争议,他之前的每部电影我都写过评论文章,褒贬皆有。从最初的《寻枪》《可可西里》到《南京!南京!》《王的盛宴》,陆川就如一架火箭发射器不断制造出奇异又迅猛的炮弹。每发射1颗,众声喧哗,褒贬之声一直伴随其中。总之,他大胆和英勇的个人表达,和独特的创新精神,在中国电影同质化的当下,杀出了一条极富个人色采的道路。
虽然在他的影片《九层妖塔》放映之前,就说过这是他第一次尝试拍摄商业电影,心中有些忐忑。我听后第一反应是陆川要向市场让步了,开始客观地想拍一部向好莱坞商业片靠拢的国产大片。但以这个怪咖性情的人来说,结果会是怎样一种出现方式,我心中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电影看完,还是让我极其意外。如果说这是一部向好莱坞靠拢的商业片,可整部电影的符号化和审美感强烈,既没有商业片里的那些俗套,也没有文艺片中矫情涣散,走的是一条先锋式探索之路,表现形式极其大胆,颇有后现代审美情趣。固然电影中的商业素也都具有:高制作的精美画面,触目惊心的打斗场面,曲折的打白癜风能不能彻底治好怪经历,暗昧的两性关系等。
尽管如此,它让人印象深入的却不是这些,反倒是电影强烈的情势感和想象力的绮丽,和电影所出现出来的审美趣味吸引了我。一种时期差产生的符号化,被他强化和扩大,构成了独特又极其鲜明的美学价值体系。这完全是一部打着商业片旗号的后现代解构主义的创意片,固然不排除它会在商业上成功的预期。本来以为陆川由于之前的各种争议以后,会选择让步现实,没想到他选择了更加剧烈的“冒进”。而且这类“冒进”,直接导向好莱坞的老窝。这股子“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劲头,让我大开眼界,电影看完后,好一阵子没回过神来。
我不太愿意多说原著《鬼吹灯》跟电影差别的问题,原著我没看过,既然拍成电影,就要用电影来说话。在原著基础上再创造,是衡量一个好导演的要素,只照搬原著没有创造力,肯定不算是个好导演。从艺术角度看,能拍出这样一部创意片,实属不容易,可见陆川是下了真工夫的。这部电影出现了很多面,信息量很大,爱看热烈的,想寻求意义的,酷爱艺术审美白癜风治疗哪里最好需求的,有神秘主义偏向的,统统在这部片子中寻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固然这部电影不是没有破绽,故事的产生有些不合逻辑,跳跃性很大,每一个人物来历都交代得不够充分。让没看过原著的人,有些拎不清。
同以往一样,这部电影其实不完善,优势和缺点都很明显。但有一点值得强调,电影中每一个情节转换,包括人物的行动动机,和诸多细节铺陈,没有一处落为俗套。电影语言的创新和审美符号的反差始终贯穿整部影片,这是一部商业概念片,表面是商业,核心却是概念化,具有先锋探索的意味。故事背景产生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独特的意识形态审美贯穿整部影片,与当下结合看,构成有趣的反讽。这类现代科幻与落后的意识形态审美构成奇趣的拼贴,在当今的中国电影中,这算史无前例。打怪场面虽有好莱坞式烙印,但胜在细节创意,而非怪物造型。取长补短,是聪明之举。这部电影有趣的地方,还表现在人物设定,和故事情节安排上,都出现一种模棱两可、悬而未决的状态,像一场怪诞的梦幻,这类不确定或许对一些爱看传奇故事的人感觉困难,却在艺术角度玩味起来颇有深意。怪物,怀旧,现代意识全部杂糅其中,拼贴消化,构建出一个极其荒谬的次世界。既像现实,又似梦幻。中国式魔幻现实主义,并且以一种非常完全的形式主义,大刀阔斧地前进着,让观者眼前一亮,这类绮丽而酷炫的观影体验之前在中国电影中还真没有见过。
我有一种预见,这个电影将会首创一个新的中国电影局面,以后将会有一系列的模仿之作出现。中国的悠久历史文化,说到怪力乱神其实要比西方更有发掘潜质。可我们之前的电影出现出来的却很少,想象力和创造性一直是我们电影工作者所缺少的。《九层妖塔》的出现,将打破这样的局面,在电影技术已被世界广泛推行运用的今天,真正有创新精神和想象能力的人,才能与好莱坞对抗。而让我另眼相看的是,陆川的这1起跳,意味着中国商业电影走向国际化,直捣核心,产生一种创新意义上的对峙关系。我非常期待看到国际友人如何评价这部电影,它带来的连锁反应又会怎样。这位影视怪才,用自己的先锋精神去探索商业电影,这简直是不要命的作派,要成便罢,不成,肯定会留下一系列的怨言和骂名。你以为他在让步,没想到是更加激进,野心勃勃,斩断双翅也能开出奇葩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