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输卵管妊娠 > 疾病用药

女性生殖系统正常分娩

例1.初产妇,29岁。胎儿娩出30分钟后出现阴道流血mL,用手在产妇耻骨联合上方轻压子宫下段时,外露的脐带回缩。此时正确的处理措施是

A.立即输血

B.按压宫低,牵拉脐带

C.等待胎盘剥离

D.徒手剥离胎盘

E.子宫体注射麦角新碱

例2.临产后第一产程活跃期的最大加速期是指

A.宫口扩张2~7cm

B.宫口扩张1~6cm

C.宫口扩张4~9cm

D.宫口扩张3~8cm

E.宫口扩张5~10cm

题目解析

例1:胎盘娩出约需5~15分钟,不应超过30分钟,本例已超过30分钟,应积极处理;接产者用手在耻骨联合上方轻压时,宫体上升而外露的脐带回缩,说明胎盘尚未剥离。对于胎盘剥离不全伴阴道流血者,应徒手剥离胎盘,故选D。

例2:活跃期可分为加速期(宫口扩张3~4cm)、最大加速期(宫口扩张4~9cm)和减速期(宫口扩张9~10cm),故选C。

知识点详解

概念

妊娠满28周及以上,胎儿及其附属物自临产开始到由母体娩出的全过程,成为分娩。妊娠满28周不满37周期间分娩,称为早产。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周期间分娩,称为足月产。妊娠满42周及以后分娩,称为过期产。

一、影响分娩的因素

1.产力

(1)子宫收缩力(宫缩)

是临产后的主要产力,贯穿分娩全过程,其特点有:

①节律性

临产开始时规律宫缩持续30秒,间歇5~6分钟,宫口全开后宫缩持续60秒,间歇1~2分钟。

②对称性

正常宫缩起自两侧宫角,向中线集中后再往下扩散。

③极性

宫缩以宫底部最强,向下依次减弱。

④缩复作用

宫缩时,肌纤维变短,且间歇时肌纤维不能恢复到原长度,经反复收缩,肌纤维越来越短,使宫腔容积缩小,迫使胎先露下降、宫颈管逐渐缩短至消失,此为宫缩的缩复作用。

(2)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腹压)

是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时的重要辅助力量。

(3)肛提肌收缩力

可协助胎先露部在盆腔进行内旋转、胎头仰伸及娩出。

2.产道

(1)骨产道

指真骨盆,各平面径线大小可用于对评估胎儿能否经阴道分娩

①骨盆入口平面

前后径(真结合径)11cm,横径13cm,斜径12.75cm。

②中骨盆平面

骨盆最小平面,骨盆腔最狭窄部分,横径(坐骨棘间径)10cm。

③骨盆出口平面

横径(坐骨结节间径)9cm,若横径小于正常值但横径与出口后矢状径之和15cm仍可经阴道分娩。

④骨盆倾斜度

妇女站立时骨盆入口平面与地面所成角度,一般为60°。

(2)软产道

①子宫峡部

由子宫下段延伸拉长形成。

*生理性缩复环:由于子宫肌纤维的缩复作用,子宫上端肌壁越来越厚,下段肌壁被牵拉越来越薄,上下段肌壁厚薄不同,在两者之间的子宫内面形成环状隆起称为生理性缩复环,正常情况下,此环不能从腹壁见到。

②宫颈

初产妇宫颈先缩短消失再宫口扩张,经产妇则宫颈管缩短消失与宫口扩张同时进行,自临产开始宫口逐渐扩张至全开(10cm),宫口近全开时胎膜多自然破裂。

③骨盆底、阴道、会阴。

3.胎儿

(1)胎儿大小

是决定分娩难易的重要因素,胎头主要径线包括:

①双顶径(BPD)

是胎头最大横径,足月儿9.3cm。

②枕额径

胎头以此径衔接。

③枕下前囟径

④枕颏径

(2)胎产式

①纵产式

胎儿可经阴道分娩,头先露时胎头颅骨可重叠变形方便通过,若臀先露则软产道扩张不充分胎儿较难娩出。

②横产式

胎儿纵轴与母体垂直,肩先露时足月活胎不能经阴道分娩。

4.精神心理因素

二、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分娩机制指胎儿先露部随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进行一连串适应性转动以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全过程,以枕先露,枕左前位(最多见)为例,分娩机制如下:

1.衔接

即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称为衔接,经产妇于分娩开始后胎头衔接,初产妇分娩前1~2周即衔接,若初产妇临产后胎头仍未衔接应警惕头盆不称。

2.下降

即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是胎儿娩出的首要条件,下降动作贯穿于分娩全过程。

3.俯屈

胎头以枕额径下降至骨盆底时在肛提肌作用下进一步俯屈,以最小的枕下前囟径取代枕额径继续下降。

4.内旋转

胎头围绕骨盆纵轴先前旋转,使矢状缝与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的动作。

5.仰伸

完成内旋转后完全俯屈的胎头在产力作用下枕骨以耻骨联合为支点逐渐仰伸,胎儿面部娩出阴道。

6.复位及外旋转

仰伸后胎儿双肩沿左斜径进入骨盆,为恢复胎头与胎肩的正常关系,胎头娩出后枕部向左旋转45°称为复位,继而胎肩下降并转至与骨盆出口前后径一致的方向,此时胎头枕部再次向左旋转45°称为外旋转。

7.胎肩及胎儿娩出

胎头完成外旋转后胎儿前后肩依次从耻骨弓下和会阴前缘娩出,随后胎儿整体娩出。

三、先兆临产及临产的诊断

1.先兆临产

即出现预示不久将临产的症状,包括:

(1)假临产

假临产的特点有:

①宫缩持续时间短(30s)且不固定,间歇时间长且不规律,宫缩强度不增加;

②宫缩时宫颈管不缩短,宫口不扩张;

③常夜间出现,清晨消失;

④给予强镇定药物能抑制宫缩。

(2)胎儿下降感

胎先露进入骨盆入口,宫底位置下降,孕妇感呼吸轻快等。

(3)见红

临产前24~48小时,宫口处胎膜与子宫壁剥离,少量出血混合宫颈黏液排出,是分娩即将开始比较可靠的征象,但若阴道流血较多则应考虑妊娠晚期出血。

2.临产的诊断

临产开始的标志为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宫缩,持续约30秒,间歇5~6分钟,同时伴随进行性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用强镇定药物不能抑制宫缩。

四、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1.第一产程

即宫颈扩张期,指临产开始至宫口完全扩张(10cm)的过程,初产妇需11~12小时,经产妇需6~8小时。

(1)临床表现

①规律宫缩

临产开始时规律宫缩持续30秒且弱,间歇5~6分钟,产程中宫缩持续时间变长且强度增加,宫口全开后宫缩持续60秒或更长,间歇1~2分钟。

②宫口扩张

③胎头下降

④胎膜破裂

正常破膜多发生在宫口近全开时。

(2)处理

第一产程中应细致观察并记录宫缩、胎心、宫口扩张、胎头下降及胎膜破裂情况。

①第一产程根据宫口扩张大小分为潜伏期和活跃期。

②潜伏期指从临产出现规律宫缩至宫口扩张3cm,需8小时,最大时限16小时。

③活跃期指宫口扩张3~10cm,需4消失,最大时限8小时。

④活跃期可分为加速期(宫口扩张3~4cm)、最大加速期(宫口扩张4~9cm)和减速期(宫口扩张9~10cm)。

⑤潜伏期应每隔1~2小时听胎心一次,活跃期宫缩较频时应每15~30分钟听胎心一次,每次听诊一分钟。

⑥可通过阴道检查和肛门检查确定产程进程。

⑦初产妇宫口扩张4cm,经产妇2cm时可行温肥皂水灌肠加速产程。

2.第二产程

即胎儿娩出期,指从宫口全开到胎儿娩出的过程,初产妇需1~2小时,经产妇需数分钟。

(1)临床表现

①胎膜破裂。

②胎头拨露。

③胎头着冠。

④胎儿娩出。

(2)处理

①密切监测胎心,应每5~10分钟听1次胎心,若发现胎心减慢应行阴道检查并尽快结束分娩。

②指导产妇屏气,正确使用腹压是缩短第二产程的关键。

③做好接产准备,注意保护产妇会阴部等。

3.第三产程

即胎盘娩出期,从胎儿娩出后到胎盘胎膜娩出,需5~15分钟。

(1)临床表现

胎儿娩出后宫底降至脐平,随后胎盘剥离,胎盘剥离的征象有:

①宫体变硬呈球形,宫体狭长被向上推,宫底升高至脐上;

②剥离的胎盘将至子宫下段,阴道外露脐带自行延长;

③阴道少量流血;

④接产者在耻骨联合上方用手掌按压子宫下段时宫体上升而外露脐带不再回缩。

(2)处理

①新生儿处理,首要处理是清理新生儿呼吸道,处理脐带,进行阿普加评分等。

②协助胎盘娩出。

③检查胎盘胎膜有无残留。

④检查软产道裂伤。

⑤预防产后出血。

正常分娩出血量不超过mL,产后出血风险高时可在胎儿前肩娩出时静注缩宫素10~20U,或前肩娩出后肌注缩宫素10U,或缩宫素10U加入生理盐水20mL中快速静注;若胎盘娩出后出血较多时可在宫体肌壁或肌肉注射麦角新碱0.2~0.4mg,并将缩宫素20U加入5%葡萄糖mL内静滴。

点击最下面的阅读原文,下载执考复习利器「掌上题库」App,随时随地刷题涨分。

执考助手

「每天看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庡叏濂楀灏戦挶
鑳芥不濂界櫧鐧滈鐨勫尰闄㈠湪鍝?


转载请注明:http://www.jkgjq.com/jbyy/37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