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级七临朝阳临床病理考试原题复述201
小学期的课哟,你让我说你什么好。。。大锅哥哥
郭迎凤准备了大福利放在后面哟1原题复述部分
一、简答题
1.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的病理特征(10分)
2.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病理学特点(10分)
3.心肌及心内膜基本病理变化(10分)
4.I型子宫内膜样腺癌(10分)
5.结核与结节病的鉴别(15分)
二、论述题
1.病理学诊断的局限性(15分)
2.完成一份病理申请单(自己编病史等内容)(20分)
2来自一只巨蟹座的学姐的碎碎念
1.先写分值多的……事实证明不止我一个人没写完……我的20分大题啊啊啊啊…
2.第一题要写:定义、大体、境下、真假乳头的鉴别
3.第二题那个星形细胞瘤的那个不是原题啊啊啊啊……表示不会…
4.教干是王莹老师,人非常nice,讲课也生动有趣,她上的两节课在最后会让大家选择想考的题目~but……我们班心血管的题目选成了心肌及心内膜基本病理变化……20多页的ppt啊啊啊啊……考试写不完很大程度是由于这道坑爹的题目……大家后面再选的话避开这个大坑……建议选心肌心内膜活检的概念和适应症这道题~
5.绪论的几道大题经常考,而且经常出论述题……要作为复习的重点
6.论述的经典题目:病理申请单基本每年都考,本来想照一下我自己写的给大家……结果……我的复习资料在考试期间被清洁员收走了所以附上下面几张图,供大家参考
7.最后附上我自己整理的历届原题和考频
1.病理学诊断的局限性(高)
2.浸润性乳腺癌的分级标准(高)
3.完成病理申请单(高)
4.临床医生在病理质控中的作用(中)
5.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病理特点(中)
6.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特征(中)
7.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中)
8.星形细胞瘤分级标准并各举一例(中)
9.心肌内膜活检的概念和适应症(中)
10.手术冰冻不宜应用范围(低)
11.大肠癌报告内容包括(低)
12.子宫内膜单纯增生和复杂增生特点(低)
13.UIP和慢性HP的病理组织特点(低)
14.脑梗死的病理学分类和病因学分类(低)
15.结核和结节病的鉴别(低)
16.动脉粥样硬化基本病理改变(低)
17I型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分级标准(低)
P.S.频率的这个不一定准,只是给像我这样临时抱佛脚的亲一点儿方向~
超级大干货!!!来自大锅哥哥的浮力大锅哥哥特意强调不保证正确啊啊啊病理复习题1.病理学诊断的局限性1)病理学诊断,是根据临床表现、手术所见、肉眼变化和光镜下特征综合作出。有时尚须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分析、超微结构,甚至随访结果才能确诊。
2)是一门依赖经验积累的诊断学科,随着不断的实践和总结经验才能逐步提高3)活检标本、大体取材和切片检查均属抽样检查,最终在光镜下见到的仅是病变的极小部分,有时不能代表整个病变,临床医师在阅读病理报告时均应加以注意
2.手术冰冻诊断不宜应用的范围①疑为恶性淋巴瘤②过小的标本(检材长径≤0.2cm者)③术前易于进行常规活检者④脂肪组织、骨组织和钙化组织
⑤需要依据核分裂象计数判断良恶性的软组织肿瘤
⑥主要根据肿瘤生物学行为特征而不能依据组织形态判断良恶性的肿瘤
⑦已知具有传染性的标本(例如结核病、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
(补充适用范围:
①需要确定病变性质但术前无法确诊(如肿瘤或非肿瘤/良性肿瘤或恶性肿瘤等)以指导临床决定手术方案;
②了解恶性肿瘤的扩散情况,包括肿瘤是否浸润相邻组织、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等
③确定肿瘤部位的手术切缘有无肿瘤组织残留
④确认切除的组织,例如甲状旁腺、输卵管、输精管及异位组织等
⑤术前未知,术中偶然发现的病变)
3.完成一份病理申请单的填写
1)认真写病史及有意义的检查结果
2)填写临床诊断或者印象
3)穿刺活检时定位应准确,尽量避开坏死组织
4)保留标本的完整性
5)标本不要黏在纸上,要放入透明瓶内固定,确定标本全部浸没在固定液中
6)贴好标签,标明组织块数
7)临床医师接到病例报告应结合临床,认真分析,如有疑问应及时与病理医师沟通
(①病理诊断离不开临床资料,病理申请单是临床医生要求病理医生会诊的一种书面申请,申请单中各内容在病理诊断中都具有一定价值
②病史及临床症状对病理诊断可提供一定的线索和思路,有些病理诊断须结合临床表现
③申请单中性别一项:鼻咽癌血管瘤几乎均发生在青春期男性,基本不发生在女性;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几乎均发生于女性
④年龄一项非常重要:Ewing肉瘤好发于5~19岁;多发性骨髓瘤和转移癌绝大多数在40岁以上;Paget病几乎不发生在40岁之前)
4.细胞学诊断的局限性①检查属抽样性取材,因取材不准或制片过厚或过薄均可影响诊断
②脱落细胞常有退变,易受人为因素影响
③不知道组织结构的改变,诊断准确性有局限性,病变分型较困难
④易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
综上可知,细胞病理学是根据细胞形态变化而诊断,看不到组织结构,也不能观察各种细胞间的关系,因而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不及组织学诊断,有一定误诊率,因此细胞学不是最后的诊断
5.临床医生在病理质控中的作用
①一般病理标本由临床医师获得后送病理科,获取标本定位应准确,要求新鲜时即刻固定,操作中避免挤压,组织全部送检
②病理申请单填写详细,字迹清楚可认,包括病人主诉,标本取材部位,病史及临床症状对病理诊断提供一定线索和思路,有重要意义
③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房、床号、门诊号、临床病史,有关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手术所见,取材部位和临床诊断,以及既往就诊和病理检查号等对于病理诊断皆有重要意义,不可漏
④如需较快知道结果,最好在送检单上注明送检医师的联系方式
⑤拿到病理报告后,认真阅读每一个字,推敲报告时语气,不能望文生义,断章取义
⑥当病理诊断和临床不符时,及时和病理医师沟通
6.心肌及心内膜基本病理变化
I、适应
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中各种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
①萎缩
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称为萎缩组织或器官的萎缩还可以伴发细胞数量的减少
分为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生理性萎缩多与年龄相关,如青春期胸腺萎缩
病变:萎缩的细胞、组织、器官体积减小,重量减轻,细胞器退化,细胞浆内出现脂褐素
心肌的褐色萎缩:
大体——心脏体积变小,重量减轻,颜色加深呈褐色
冠脉明显弯曲
镜下——心肌纤维变细,间隙变大
核两端出现脂褐素颗粒
②肥大
由于功能活跃、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肥大的细胞内细胞器肥大
分类:
代偿性肥大,如高血压病时的左心室心肌肥大
内分泌性(激素性)肥大,如妊娠时子宫平滑肌肥大
心肌肥大:
大体——心脏体积变大,重量增加,心室向心性肥厚
镜下——心肌纤维大小不均,肥大与萎缩混在
主要看核的变化,肥大肌细胞核增大、深染,两端由圆变方,有时可出现双核、奇
异型核
③心肌纤维化
间质性纤维化:持续性和/或反复加重的缺血、缺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替代性纤维化:心肌梗死修复的瘢痕
II变性
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
分类:
颗粒变性、空泡样变性、脂肪变性、嗜碱性变、淀粉样变
III坏死
①液化性肌溶解
由严重的空泡变性发展而来,见于各种心肌病,心力衰竭时乳头肌肌肉柱内
心肌细胞犹如一空鞘,核漂浮其中
胞质中可见一些分解破坏的细胞器残渣或脂褐素颗粒
胞核变化缓慢
整个过程间质不坏死,其中很少有炎细胞浸润
②收缩带坏死
肌细胞大小正常或肿大,肌原纤维横纹消失,胞质内出现一系列不规则的与肌纤维长轴垂直的横带,横带宽窄、厚度不一,走行常扭曲、歪斜,横带间胞质呈颗粒状
③凝固性坏死
蛋白质变性凝固且溶酶体水解作用较弱时,坏死区呈灰黄、干燥、质实状态,称凝固性坏死
见于典型梗死灶的中心
光镜下,早期心肌纤维嗜酸性增强,横纹不清,间质有中性粒细胞浸润,晚期为肉芽组织所代替,瘢痕修复
7.UIP(普通型间质性肺炎)及HP(过敏性肺炎)的病理组织学特点
UIP
大体:双肺体积缩小,重量增加,质较硬,脏层胸膜有局灶性瘢痕形成,肺气肿,大小不等的肺大疱
切面:弥漫性实变区,轻重不一,蜂窝肺
光镜:
低倍——病变轻重不一,分布不一,胸膜下显著
高倍——斑片状分布,非纤维化区肺泡间隔增宽充血,炎细胞浸润,II型细胞和细支气管上皮增生;纤维化区:老病灶肺泡间隔胶原纤维沉积,毛细血管床减少至消失,假腺体样结构。蜂窝状改变,肌硬化。新病灶成纤维母细胞灶,粘液基质间成束淡染的成纤维细胞
HP
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由于机体反复吸入各种有机物或化学活性物质所引起的免疫介导的肺部疾病
急性期:急性支气管炎,表现肺泡和细支气管周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浸润
亚急性期:表现为细支气管为中心,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
慢性期:表现为细支气管为中心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肉芽肿形成,肺泡腔花蕾样纤维化灶(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或伴机化性肺炎(BOOP),小叶中心性间质纤维化
亚急性HP三大特点:
①淋巴细胞性细支气管炎
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为主体
间质及腔内上皮样组织细胞肉芽肿
②细支气管为中心(围绕呼吸性细支气管分布,呈斑片状分布)
炎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少量浆细胞
小的、非坏死性、不典型肉芽肿(上皮样组织细胞疏松地聚集,可有或无多核巨细胞)
8.结核、结节病的鉴别
病理特点
结核
结节病
发病部位
主要侵犯肺脏,除牙齿、头发、指甲外其他部位均可患
常侵犯肺、双侧非门淋巴结和皮肤,几乎可侵犯全身每个器官
病理特点
增生为主的病变(结核结节)结核肉芽肿由上皮样细胞,朗格汉斯巨细胞淋巴和纤维细胞组成
沿支气管束、血管束分布的非干酪性坏死性类上皮肉芽肿
上皮样肉芽肿
嗜酸性干酪性肉芽肿
1/3嗜酸性非干酪性肉芽肿
病原学检查
可见抗酸杆菌
———
特殊染色
坏死区可见网状支架破坏
网状纤维增生明显
症状
咳嗽、咳痰或少痰。偶有少量血痰。可有乏力、低热、盗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
早期无症状或不明显,全身症状同肺结核,无特异性症状
治疗
抗痨药
糖皮质激素
9.毛霉菌的曲霉菌的鉴别特点
曲霉菌
毛霉菌
菌丝粗细
均匀5~7um
粗而不均匀,10~20um
分隔
多
无或很少
分支角度
锐角约45度
不规则,直角或钝角
分支定向性
有,呈树枝状
无定向,杂乱
出血、坏死
无
常见
10.肺癌常见组织学类型及病理特点
(病理分型及特点)
①腺癌定义:具有腺样分化或有粘液产生,表现为腺泡样、微乳头状、附壁样,具有粘液产生的实性巢状或以这些形式混合生长的恶性上皮性肿瘤
病理特点:多为周围型,15%有胸膜累及
免疫表型:TTF-1、NapsinA、CK7
特殊染色:PAS、阿尔辛蓝显示胞浆粘液
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定义:肺泡上皮轻中度不典型局部性增生,异型细胞不连续,病变直径通常5mm
②鳞状细胞癌定义: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显示角化和(或)细胞间桥的恶性上皮性肿瘤
流行病学:90%与吸烟有关
病理特点:多为中心型,累及主支气管,累及主支气管、叶支气管或段支气管
免疫表型:P63、CK5/6、CK14
鳞状细胞癌癌前病变: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
原位癌:可作为一种单独病变或侵袭性癌
组织学:鳞状上皮异型增生但不侵犯间质,基底膜保留完整并有不同程度增厚
免疫组化染色:P53、Ki67
③小细胞癌定义:一类有少量胞浆、细胞界限不明显、细颗粒状染色质、核仁缺乏或不明显
的小细胞恶性上皮性肿瘤。肿瘤细胞核圆,卵圆或梭形,核异型明显。坏死
广泛,核分裂象计数高
癌大小通常3个静止淋巴细胞
多为中央型,活检诊断
免疫表型:Syn,CgA,CD56,NSE,TTF-1,CK(点状+)
④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定义:具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的形态特征,如:器官样巢、小梁状、菊
形团、栅栏状排列。癌细胞较大,胞浆中等到丰富,核仁通常
明显,核分裂象多,常见大片状坏死
多为中央型,活检诊断
免疫表型:Syn,CgA,CD56,NSE,TTF-1,CK(膜状+)
11.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的病理特点
EIN子宫内膜上皮内肿瘤:指结果和细胞学发生癌前改变的子宫内膜腺体的克隆性增生,是I型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癌前病变。由一群单个腺体组成。偶见腺体分支,但是没有真正的筛状或实性结构。
特点
结构:局部间质内腺体过度生长(腺体面积大于间质面积)
细胞学改变:灶状密集腺体和背景腺体的细胞学表现不同,有不典型增生的腺体改变(病变腺体具有丰富的胞浆和圆形的细胞核,有核异型性;EIN病变缺乏PTEN深棕色染色;可伴有非子宫内膜样变化粘液性、输卵管、乳头状、嗜酸细胞性)
体积大于1mm3,最大直径大于1mm
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
组织学改变:仅腺体增生;间质少;腺体与间质的比例≥3:1;复杂结构多见,单纯结构少见;病变多局灶性
细胞学改变:胞核变圆增大,失去极向,且大小不一,呈假复层排列,核仁明显。胞浆透亮嗜酸性。可伴有种化生
12.乳腺浸润性癌(非特殊类型)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分级标准
乳腺浸润癌
形态特征
计分
腺管和腺体形成
占肿瘤的多数(75%)
1
中等程度(10~75%)
2
少或无(10%)
3
核多形性
细胞小,形态规则一致
1
细胞中等增大,细胞形态中等变化
2
细胞形态变化显著
3
核分裂计数
取决于镜下视野范围
1~3
I级——高分化(3~5分)
II级——中分化(6~7分)
III级——低分化(8~9分)
I型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样及粘液性)
子宫内膜样腺癌:
最常见由相似于正常子宫内膜腺体构成。
特征:腺型和绒毛腺型结构、单层、假复层柱状细胞、子宫内膜固有间质消失
高→低分为3级
1级:非鳞化,非桑葚化生的肿瘤实性成分≤5%
2级:非鳞化,非桑葚化生的肿瘤实性成分6%~50%
3级:非鳞化,非桑葚化生的肿瘤实性成分50%
(分级时要除外鳞化、桑葚化生。出现奇异型非典型核,肿瘤分级应提高一级。也可能有表明是II型子宫内膜癌分化)
粘液性腺癌:I型
浆液性腺癌II型子宫内膜癌,属于高级别癌,不再分级
13.乳腺癌的主要分子亚型及其临床特征
乳腺癌分子分型:腺腔A型,腺腔B型,HER2/neu型,基底细胞样型
临床特征:
腺腔A型:占浸润性乳腺癌50%,ER/PR阳性,HER2/neu阴性
腺腔B型:占浸润型乳腺癌20%,ER/PR阳性,HER2/neu表达各异(阳性或阴性)。
增殖活性高于A型,B型的组织学分级比A型更高HER2/neu型:占15%,ER/PR阴性,HER2/neu阳性,高增值活性,TP53突变常见,高级别
和离那边接转移更常见
基底细胞样型:15%,多数ER/PR阴性,HER2/neu阴性(三阴),高增值活性,TP53突变常见,BRCA1功能异常
14.简述星形细胞瘤病理学分级(共4级)标准,并各举一例
根据肿瘤组织中有无下列特征进行分级,包括:
①核的非典型性
②核分裂象
③血管内皮增生
④坏死灶
四个标准都没有的是I级星形细胞瘤: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有一项的是II级:弥漫型星形细胞瘤
有二项的是III级:间变型星形细胞瘤
三项以上为IV级:胶质母细胞瘤
前两项为低恶性,后两项为高恶性
15.简述脑肿瘤发病的年龄、部位特点
①年龄特点:
85%发病在成年人,集中在20~50岁之间。15%发病在儿童,集中在5~15岁之间
成年人:大脑的星形、胶母、少突、垂腺瘤、听神经瘤和转移瘤
髓母细胞瘤和PNETs很少
儿童:髓母、小脑星形、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颅内生殖细胞瘤、咽鼓管瘤
脑膜瘤、听神经瘤、垂体腺瘤很少
老年人:胶质母细胞瘤、脑膜肿瘤、转移瘤
②部位特点:
成年人的脑肿瘤多位于幕上和大脑半球(70%)
儿童的脑肿瘤多位于幕下,颅后窝,第四脑室内及中线结构上(70%)
幕上肿瘤71%(大脑半球内外的脑膜瘤):脑内多见的是胶质瘤、脑外多见的是脑膜瘤、蝶鞍区的肿瘤主要是垂体腺瘤和颅咽管瘤
幕下肿瘤29%(小脑和第四脑室肿瘤):小脑桥脑角肿瘤、脑干肿瘤
大脑内胶质瘤多分布在额、顶、颞叶
少突胶质细胞瘤大多见于大脑半球
胶质母细胞瘤多见于大脑半球
随母细胞瘤多发生在小脑,出现在大脑和脊髓的类似结构称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NETs)
血管母细胞瘤主要在小脑半球内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多见于丘脑下部、视神经、脑干和小脑。颅内神经鞘瘤多见于小脑桥脑角
垂体腺瘤和颅咽管瘤几乎都在蝶鞍区
16.简述脑膜瘤的病理形态
大体:质硬或橡皮样,边界清,有时呈分叶状,圆形,与硬脑膜广泛附着,偶尔可侵犯颅骨
组织病理学:
多种多样,脑膜皮细胞型、纤维型及过渡型脑膜瘤最常见
脑膜皮细胞型:分叶状排列,细胞大小不一,有时形成核内包涵体,漩涡结构核砂砾体少见
纤维性:肿瘤细胞形成宽的束状结构,束内有多少不等的胶原纤维
过渡型(混合型):具有脑膜皮细胞型和纤维型的过渡特点。排列成分叶状和束状,伴大量紧密排列的漩涡状和砂砾体结构
非典型脑膜瘤:
核分裂活性增高(≥4/10HPF)或伴有三个或更多
细胞密度高,小细胞大核,核仁明显,无定型或片状生长方式核局部“海绵状”或“地图样”坏死
间变型脑膜瘤:
明显的恶性细胞学特点
癌样、黑色素瘤或高级别肉瘤,或高核分裂指数(≥20/10HPF)
免疫组化:
EMA(+)但在非典型和间变型脑膜瘤阳性少见
Vimentin(+)
有些S-(+)
PR常(+)
17.脑梗死的病理学分类和病因学分类各有哪些
病理学分类:贫血性梗死(白色梗死)和出血性梗死(红色梗死)
病因学分类:
①动脉粥样硬化继发血栓形成导致供血区域脑梗死
②主要供血动脉严重狭窄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低灌注性脑梗死
③动脉栓塞导致的脑梗死(最常见病因):动脉到动脉、心源性栓塞、其他栓塞
④跨分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分支动脉区域梗死
⑤高血压动脉硬化导致腔隙性脑梗死
⑥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导致静脉性梗死
18.甲乳癌病理诊断要点(大体、镜下+定义+真假乳头的鉴别)
定义:有滤泡细胞分化
具有典型的乳头/滤泡结构及特征性核改变的恶性甲状腺肿瘤
诊断要点:
①大体
瘤体一般不大,直径1~2cm,结节性肿块
无包膜,边界不清
切面灰白或灰褐色
肿瘤呈囊性时,切面可见乳头状结构自囊壁突入囊腔
肿瘤呈实性时,切面可见乳头呈颗粒性凸出,因有砂砾体形成,切开时会有沙砾感
瘤组织中可见纤维化、钙化区
②镜下
癌细胞呈现乳头状排列,长短不等,分支较多,被覆单层立方或矮柱状上皮
细胞略大于正常
胞质丰富
核特征:卵圆形,染色质少;无核仁,呈透明或毛玻璃样;核沟;核分裂象少见;核内假包涵体
乳头间质为疏松结缔组织及血管,间质中常见到同心层结构的钙化小体,即沙砾体
真乳头
假乳头
乳头分级
复杂分支
简单分支
间质
纤细、纤维血管
粗大、滤泡、水肿
乳头朝向
不同方向排列
朝向结节中心
细胞核
泡状、核沟、包涵体
—
今天我们班的很多小伙伴都成功找自己的导师把字签了~安老师也成功解救了我这个失学少女~~开心到要在病房里面起飞~~感觉压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拿走了~~
最后,看在我们考完以后还各种回忆写原题的份上,后面的考试求轻虐。。。
THEEND
曼曼的吃喝玩儿乐
AllAboutLife~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