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容生产到报道理念,深度报道背后的支撑
秉承着“独立立场、独家报道、独到见解”的新闻理念,《财经》在国内媒体机构中独树一帜,影响力深远。创刊二十多年以来,《财经》不仅产出了大量质量过硬的报道,更对中国的经济与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期邀请到《财经》杂志副主编谢丽容为我们解析《财经》杂志背后的故事。
谢丽容所负责的是《财经》科技领域的报道,她将从《财经》的转型开始,为我们揭晓《财经》背后的内容操作方法与理念,以及她对中国科技报道的多维度思考。
个人简介
谢丽容,拥有15年媒体从业经验,年进入《财经》杂志,历任记者、高级记者、主管编辑、主笔,现任《财经》杂志副主编、《财经》科技组主编。她拓展并确立了《财经》在国内数字化经济领域报道的领先地位,是《财经》杂志向全媒体转型的主要参与人之一。
01《财经》背后的支撑:始终是“有一致价值观的人”新闻行业一直是撕裂的、二分的,它一头是商业,一头是情怀。
社会道德、人性尊严这些带有人文关怀的要素都被概括进了“情怀”这个词里,每一个新闻人都是带有新闻“情怀”的人,他们热情、正义、诚挚、活跃。
但新闻机构同时也是一个商业组织,既要“念经”对外传达独特的思想和理念,也要“化缘”让自己活下去。
《财经》自年成立二十多年以来,中国媒体形态和媒体机构几经迭代。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很多在技术、渠道和传播方式上走得比我们快的媒体,但大都悄悄落下甚至死亡了。
《财经》至今还能活着发声、活得不错,能够继续为读者贡献有营养的内容,其核心就在于我们没有放弃内容最优原则。独立报道、独家内容和独到分析,始终是《财经》在中国竞争激烈的新闻报道领域能够一直保持影响力的核心内涵。
这些背后的支撑是什么?我认为是“人”。
今年是我来到《财经》的第八个年头,此期间面试、引进过很多新闻行业的人才加入《财经》。他们其中有的成为了优秀的新闻记者,有的成为了专业的传播人才。但我发现,几乎所有将自己简历投递到《财经》的人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热爱新闻。几乎所有人来时都会对我说:我希望做深度独家新闻,我希望能够在《财经》这个平台上充分释放我的潜能,我希望能够在《财经》平台上进一步接受专业训练。
这就好比是一个滚雪球的过程。《财经》从一开始就坚持独立、独家、独到的新闻操作理念,这个理念经过一段时间的验证,吸引到了一批优秀的人才。反过来,优秀的人才又将这个新闻操作理念进一步实践、强化,进而源源不断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我们。
因此,《财经》的价值观、新闻操作理念和实操准绳,是通过一代代人,从总编到主编、到部门领域大编、再到记者,靠着言传身教、理论理念输送加日常实战所进行传承。我们要保证队伍中的记者是理念相同,但个性、专业擅长各异的优秀选手,这是《财经》护住底盘、做大底盘的机制。
扫上图中右下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