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输卵管妊娠 > 疾病诊断

淮南矿业集团优化生产布局转变生产方式

——集团公司大力实施集约高效生产调查

淮南矿业集团确立“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管理思想,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集约高效生产在各生产矿落地生根,涌现出“四个一批”生产布局最优化的张集样本,掘钻探抽运一体化高效快掘的顾桥模式,大倾角俯采安全高产高效回采的谢桥经验,用矿区职工的话说,“方法一多,难题就好解了!”目前,集团公司本土10对采矿权持证矿井(除关闭矿井外),均为深井高地压开采矿井,且随着开采深度的加大,瓦斯、水、火、地压、地温等灾害全面升级,安全及成本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攻坚克难,推进矿井健康可持续发展?集团公司生产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推进矿井健康可持续发展,集约、高效两者缺一不可,就是要简化生产系统、提高装备水平,做到用工少、成本低、效益好,这既是应对市场变化的需要,更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下好生产后劲“先手棋”,推进生产秩序稳定可持续“矿要制定各关键工程施工方案、保障措施及节点工期,确保(3)、(1)工作面按期投产……”“(3)工作面两条巷道均已上综掘作业,(1)工作面外围回风联巷安排两支队伍对头施工……”日前,记者在集团公司生产部看到一份去年6月份下发朱集东矿“关于加强工作面生产准备组织”的便函,以及矿上复函的相关内容。“六个多月时间过去了,目前朱集东矿(3)、(1)工作面保采接替外围岩巷工程已全部施工完毕,转入煤巷施工,各施工节点正按工作面投产倒排工期要求有序推进。”生产部特采科相关负责人解释说。集团公司生产部以函告等方式告知生产矿井,做到接替有序,产量稳定,是强化生产监督,推进集约高效生产的一个缩影。为加强生产后劲管理,集团公司科学制定了具有淮南矿区特色的“四量”界定标准及计算方法,修订下发了《淮南矿业集团矿井生产后劲管理考核办法》,保障矿井水平、采区、采场接替正常。值得一提的是,各生产矿在推进集约高效生产矿井建设的过程中,立足当期,统筹展期,采取一系列措施,激发出巨大活力,挖掘出巨大潜力。优化生产布局,促进矿井“瘦身”。张集矿对矿井生产格局进行宏观调控,大力实施“四个一批”工程(即封一批,对已经回采完毕或暂时没有采掘活动的采区进行封闭;停一批,暂缓西三B、C组煤采区开拓开采;保一批,保障二水平工程延深开拓;开一批,加快东三B组煤和北一A组煤采区资源中心开拓),特别是在“封一批”上,年该矿共完成中央区东一13-1(1)煤采区等4个采区的封闭工作,有效缩小开拓开采范围,减少了生产所需的人员、材料(设备)、巷修等费用投入,日入井人数有效控制在千人以内,矿井成功实现“瘦身”。构建“大综采”格局,推进安全高效连续生产。顾桥矿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合理采用盘区开采,在瓦斯治理允许的条件下,适度加大综采工作面几何尺寸,工作面平均面长-m、走向长-m。同时积极开拓开采资源条件相对较好的北二采区,形成了北翼下山采区、北二采区、南部采区“三条线”连续开采的格局。年该矿单产达34.53万吨/个·月。坚定保护层开采,实现均衡生产。朱集东矿根据集团公司审定的矿井中长期(五年)生产接替规划及“四量”可采期要求,坚定不移走保护层开采之路,矿井由建矿初期2条11-2煤层关键保护层生产线,逐渐过渡到目前的1条关键保护层生产线。如今,该矿形成了1条关键保护层生产线和1条13-1主采煤层同采的局面,工作面单产水平大幅提高,年建成1支万吨采煤队。统筹谋划,持续下好生产后劲“先手棋”,有效促进了生产秩序稳定可持续。年,集团公司共建成万吨及以上采煤队13支(其中万吨采煤队2支,最高产量万),占正常生产采煤队总数的50%,为集团公司推进集约高效生产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打好转变生产方式“组合拳”,提高矿井集约高效水平“工作面采煤机、液压支架、泵站等设备实现集中监测及远程控制;日均单产万余吨,最高1.5万吨;工作面作业人员较过去减少一半……”进入年后,顾桥矿首个智能化工作面——(1)工作面的投产受到矿区上下的瞩目。年以来,集团公司大力推进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专业化“四化”融合,促进安全生产、减人提效、减轻职工劳动强度。全年采煤工作面两巷卧底、刷扩机械化做到全覆盖,小挖机逐步向煤层巷道推广应用;保持月均31条岩巷综掘机线、12条液压钻车(钻装机)线正常施工,岩巷机械化率45.8%;安装排矸皮带机集中控制系统12套,控制皮带机45条;进一步推进掘钻探抽运一体化作业线、快速掘进作业线建设;架空乘人装置实现无人值守;副井出车侧使用推车机替代电机车试验成功……生产方式转变出现了诸多新亮点。皮带机集控集出了效率,控出了安全。截至目前,丁集矿-m西二11-2轨道在用4部,共计余米主运皮带已全部实现集中控制管理,并将这一发展势头逐步向掘进、开拓小皮带延伸,较未实行皮带机集控管理前,岗位工减少一半,机电事故影响时间缩短近10倍,为矿区皮带机机械化、信息化管理探索出一条新路径。在张集矿,随着去年底西二采区单轨吊打运系统正式建成投用,该矿中央区和北区主要辅助运输系统的斜巷打运实现单轨吊运输,系统投用后,各类打运材料可由西二下部车场直接运至施工地点附近,源头淘汰了斜巷小绞车,每班可减少用工4到8人。而今年初,谢桥矿实现了-m和-m两个水平的东、西部乘车公交化全覆盖,4条新干线的建立,降低了职工上下井体力消耗,解放了系统巷道,提升了运输效率,受到了干部职工的欢迎。从皮带机集中控制到斜巷打运推广单轨吊再到井下乘车公交化……安全、高效、连续化的辅助运输又反哺安全生产,效果明显。年集团公司煤、岩巷综合单进稳中有进,特别是煤巷综合单进较年提高13.1米/个·月。如果说辅助运输系统,源头促进了煤、岩巷单进水平的提升,提高了运输效率,那么综采端头支架和巷道超前支护支架、综掘机机载临时支护装置,液压锚杆钻车(四臂钻车),“掘钻探支运”掘进新模式等“三新”(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运用,则把作业人员从采、掘工作面人工使棚过断层、打锚杆“短兵相接、拼刺刀”的危险环境中解放出来,保证了安全、提高了效益,集约高效成为矿井发展的代名词。做好技术攻关“大文章”,少用人多创效在顾桥矿副井井口,传统的电机车往返倒运矸石车+翻罐笼翻矸作业的排矸方式,被副井出车侧的推车机所代替,实现了排矸自动化,由此每小班减少用工3人、减少占用电机车2台,节约了设备资金和设备维修费用,每年可直接创效近百万元。如今这一创新成果,已在全集团公司得到全面推广复制,并引来皖北、新集等周边兄弟单位的参观学习。这只是基层生产矿落实集团公司“以创新牵引集约高效生产建设”要求的一个方面。近年来,集团公司紧紧围绕瓦斯、水、火、顶板、机电运输等重点专业,建机制——建立创新项目评估、审查和成果转化机制,由副总工程师每季度召开一次本专业创新交流讨论或技术创新现场会;搭平台——引导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组建科研小组,实行项目负责制,针对安全生产重点课题进行科研攻关。如,集团公司牵头研发的ZZ1/28/65型系列支架,有效地解决了潘谢矿区A组煤开采问题,潘二井4煤回采层位控制问题,促进了潘谢矿区新增A组煤的安全高效开采;坚硬顶板深孔预裂爆破等技术的成熟运用,提升了矿压控制与管理水平,提高了综采工作面单产水平。同时,集团公司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年,田集电厂王劲松等四个劳模创新工作室获省市命名,扩大了劳模和高技能人才创新创造的品牌效应,在全集团公司营造出学技术、争创新的浓郁氛围。一时间,创新解难题、提效益、促发展,成为各基层矿推进集约高效生产建设的“法宝”。谢桥矿(3)工作面m大面实验性开采,平均日产达吨/天,提升了矿井总体单产水平;潘一矿改进高压快切装置,实现了风机电源切换期间不停机不停风,安全连续供电,大大提高了风机安全可靠性;张集矿试验井下灰岩定向长钻孔,攻克了高水压、大流量条件下定向钻进多项技术难题,标志着集团公司为实现探、疏、注一体化,一孔多用、以孔代巷目标迈出重要一步……推进集约高效生产建设永远在路上。集团公司生产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集约高效生产建设是个持续动态的过程,保生产后劲、转变生产方式也好,开展技术攻关也好,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因时而动、因势而为,如此方能达到健康可持续的目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kgjq.com/jbzd/135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