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护师百日作战计划第八十九天妇产
异位妊娠以输卵管壶腹部妊娠最为常见;输卵管妊娠最常见的病因是慢性输卵管炎。
目前诊断异位妊娠应用比较广的一种简单可靠的诊断方法是阴道后穹隆穿刺。穿刺可抽出暗红色陈旧性的不凝固血液。
输卵管妊娠的临床表现有停经、腹痛、阴道出血、晕厥与休克等。输卵管妊娠时判断胚胎死亡的可靠依据是阴道不规律出血,排出蜕膜管型;输卵管妊娠胚胎死亡后,常有不规则阴道流血,一般不超过月经量。
输卵管妊娠尚未发生流产或破裂前,可表现为一侧下腹部隐痛或胀痛。当发生流产或破裂时可出现突然一侧下腹部撕裂样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当内出血量多且迅速,血液流向腹腔,叩诊移动性浊音(+),出血时间长,在下腹可触及软性包块,盆腔检查子宫较大略软,有宫颈举痛或摇摆痛。刺激腹膜而产生剧烈疼痛,随即可能波及全腹。血液积聚于子宫直肠陷凹时,肛门有坠胀感。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全身小动脉痉挛。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尿蛋白(++)-(++++)为5g/24h。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初产妇。②年轻孕产妇(年龄≤20岁)或高龄孕产妇(年龄≥35岁)者。③精神过度紧张或受刺激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者。④寒冷季节或气温变化过大,特别是气温升高时。⑤有慢性高血压、慢性肾炎、糖尿病等病史的孕妇。⑥体型矮胖者,即体重指数>24者。⑦子宫张力过高者。⑧家族中有高血压史,尤其是孕妇之母有重度妊娠期高血压史者。
先兆子痫:血压≥/mmHg,虽经休息亦不下降;尿蛋白定量0.5g/24h;水肿明显,伴.有头痛、眩晕、眼花、呕吐、上腹部不适及视物模糊等,如不及时处理,将发展为子痫。
子痫前期(1)轻度:妊娠20周后出现BP≥/90mmHg,尿蛋白≥0.3g/24h或尿蛋白(+),可伴有上腹不适,头痛等症状。(2)重度:BP≥/mmHg,尿蛋白≥2.0g/24h或尿蛋白(++),持续性头痛,其他脑神经、视觉障碍;持续上腹不适。
中、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适当限制食盐的摄入量。
硫酸镁是治疗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首选药物,可预防子痫和控制子痫发作,并能解痉。
在子痫前期的基础上出现抽搐发作,或伴昏迷,称为子痫。
妊娠期高血压解痉首选硫酸镁:25%硫酸镁溶液20ml加10%葡萄糖ml,静脉滴注(1~2g/h),每日用量15~20g。毒性反应首先为膝反射消失,随着镁离子浓度增加可出现全身肌张力减退及呼吸抑制,严重者心跳可突然停止。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均应监测以下指标:①定时查膝反射,膝反射必须存在。②呼吸每分钟不少于16次。③尿量每24小时不得少于ml,每小时不少于25ml。治疗时,备好解毒剂10%葡萄糖酸钙。出现中毒现象,立即缓慢静脉注射10%葡萄酸钙10ml,3分钟以上推完。必要时可每小时重复1次。但24小时内不超过8次,直至呼吸、尿量和神经抑制恢复正常。
子痫病人控制抽搐首选硫酸镁,专人护理,防止受伤,抽搐发生首先应保持呼吸道通畅,用开口器或放置一缠好纱布的压舌板,用舌钳固定,以防咬伤唇舌或舌后坠的发生,头低侧卧位,防止粘液吸入呼吸道或阻塞呼吸道。子痫发作经治疗病情得以控制仍未临产者,应在孕妇清醒后24~48小时内引产,或子痫病人经药物控制6~12小时需考虑终止妊娠。
胎盘早剥指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
前置胎盘:妊娠28周后若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的下缘达到或覆盖子宫颈内口,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前置胎盘。
前置胎盘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子宫内膜炎或子宫内膜损伤2.胎盘面积过大3.胎盘异常如副胎盘,主胎盘附着在子宫体部,而副胎盘可位于子宫下段或覆盖在子宫颈内口形成前置胎盘4.受精卵发育迟缓5.其他原因如吸烟、吸毒者,可影响子宫胎盘的血液供应,诱发前置胎盘。
妊娠晚期或临产时,发生的无诱因无痛性反复阴道流血是前置胎盘的主要症状。临床上根据胎盘下缘与子宫颈内口的关系,将前置胎盘分为3种类型。
完全性前置胎盘:又称中央性前置胎盘,子宫颈内口全部被胎盘组织覆盖。
部分性前置胎盘:子宫颈内口部分被胎盘组织覆盖。
边缘性前置胎盘:胎盘附着子宫下段,甚至达子宫颈内口,但胎盘边缘不超越子宫颈内口。
妊娠晚期或临产时,发生的无诱因无痛性反复阴道流血是前置胎盘的主要症状。边缘性前置胎盘初次出血发生时间晚,多在妊娠37~40周或临产后,出血量也较少。腹部检查子宫大小与孕周相符,腹壁软无压痛,胎位清楚,出血不多者胎心正常。
前置胎盘辅助检查首选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断层显像可清楚看到子宫壁、胎先露、胎盘与宫颈的位置,结合胎盘边缘与子宫颈内口的关系明确前置胎盘的类型。
前置胎盘治疗中的期待疗法适用于孕周小于34周,胎儿体重低于0g,胎儿存活,阴道流血不多者。对反复大量出血致贫血甚至休克者,应终止妊娠,剖宫产手术是目前处理前置胎盘的最好方法。
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为胎盘早期剥离,简称胎盘早剥。
胎盘早剥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孕妇患严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机械性因素如腹部直接受到撞击、挤压。
胎盘早剥主要的病理改变是底蜕膜出血并形成胎盘后血肿,使胎盘从附着处剥离。
根据出血方式可分为3种类型:外出血、内出血、混合型出血。
重型胎盘早剥以内出血为主,胎盘剥离面超过胎盘面积的1/3,同时有较大的胎盘后血肿,多见于严重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主要症状为突然发生的持续性腹痛,严重时可伴有恶心、呕吐,甚至休克。可无阴道流血或仅有少量阴道流血,贫血程度与外出血量不相符。腹部检查:触诊子宫硬如板状,有压痛。子宫大于妊娠周数,子宫处于高张状态,间歇期不放松,胎位触不清楚。
胎盘早剥内出血时B型超声检查可显示胎盘与子宫壁之间有液性暗区,并可观察了解胎心、胎动情况。胎盘早剥一经确诊应及时终止妊娠。
如果你也想加入初级护师百日作战计划那很简单你只要是年初级护师考试的同学长按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