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需要更多
近期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对今年初发布的《输卵管妊娠》指南做了中期更新,针对多胎妊娠和不明部位妊娠的血清hCG检测内容进行了补充。
多胎妊娠年ACOG指南认为多胎妊娠孕妇的血清hCG值高于同孕龄单胎妊娠孕妇,在超声确诊时其血清hCG值往往远高于mIU/L。
中期更新把这部分内容改为:多胎妊娠在超声确诊时其血hCG值的高于传统认为hCG超声阈值。
以往文献报道hCG阴道超声阈值为~mIU/mL。当血清hCG值超过阈值而超声检查未发现宫内孕囊时强烈提示为无活力妊娠(早期妊娠流产或异位妊娠),其中50-70%为异位妊娠。然而在临床工作中部分病例在初次血清hCG值高于阈值时的超声检查未能发现宫内妊娠,经后续超声随访证实为宫内妊娠。故指南认为hCG超声阈值应予以提高(提高至mIU/mL)以避免潜在的误诊以及可能的正常宫内妊娠中止。
不明部位妊娠年ACOG指南指出如果排除正常宫内妊娠,可通过诊断性刮宫检查宫内刮出物有否绒毛来鉴别早期宫内妊娠流产与异位妊娠。
中期更新指出:如果宫腔刮出物中发现绒毛组织,则证实为宫内妊娠流产,无需额外诊断干预。若刮出物中未发现绒毛组织,则需术后监测血清hCG水平,应在刮宫术后12-24小时内进行第一次检测。若术后血清hCG水平呈现平台期或上升趋势,则提示刮宫不全或者超声检查未发现的异位妊娠,需进一步诊治。
目前文献认为术后12-24小时内血清hCG下降水平小于10%-15%视为平台期。若刮宫术后血清hCG水平大幅度下降,提示宫内妊娠流产的可能性更大。
两个小型研究纳入不明部位妊娠妇女行刮宫术后随访血清hCG值,几乎所有宫内妊娠流产者术后12-24小时内血清hCG水平下降≥50%。对于刮宫术后血清hCG水平下降≥50%者仅随访血清hCG值即可。对于术后血清hCG水平呈平台期或上升趋势的患者,以及存在异位妊娠临床表现(阴道流血、腹痛、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的患者需进一步治疗。对于术后血清hCG水平呈下降趋势,但下降<50%的患者需个体化管理,这类患者为宫内妊娠流产的概率更高,但异位妊娠仍不能排除。
一项研究表明,55.6%的异位妊娠患者刮宫术后血清hCG值下降>10%,23.5%下降>30%,7.1%下降>50%。另一项研究纳入46例刮宫术后12-24小时内血清hCG水平下降介于15%-50%的不明部位妊娠患者随访血清hCG值,其中3例术后血清hCG水平呈平台期或上升趋势,诊断为异位妊娠接受进一步治疗。其余血清hCG水平持续下降患者最终证实为宫内妊娠流产。
因此对于刮宫术后12-24小时内血清hCG水平下降介于15%-50%的患者,当出现血清hCG水平呈平台期或上升趋势、临床症状加重、具有异位妊娠高危因素等高度怀疑异位妊娠者应密切监测其术后血清hCG变化情况,以便给予及时的治疗。
总结1、EP作为常见病,首诊常见于住院和主治医师,但需要整个医疗部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