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第一例试guan婴儿的故事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甘肃省礼盐县左长林郑桂珍结婚了,郑桂珍是一名乡村教师,性格开朗,喜爱说笑。左长林相对不善言辞,憨厚爽朗的庄稼人,比较朴拙。结婚二十年后,快四十岁的左长林夫妇还没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夫妻俩四处求医问诊,但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由于年纪过大,已经错过了最佳的自然受孕年龄。那代表他们这一辈子都不能再有小孩了,绝望的左长林夫妇万分焦急。在当时风气保守的农村,他们两口子遭受了不少的流言蜚语。后来,医院进行了一次全面细致的检查,经医生诊断,郑桂珍患有“双侧输卵管不通”。在当地医疗条件落后的情况下,她没有办法当不上母亲了。可为了能有个孩子,郑桂珍一直没有放弃,尝遍了不少的民间偏方,还到处求神拜佛。几年下来,钱财两空,但依旧没能如愿怀上小孩。
无独有尔,有一天郑桂珍从广医院里在做试guan婴儿的研究,能帮助她这种输卵管不通的患者怀上宝宝。虽然不知道什么叫"试guan婴儿",但郑桂珍夫妇还是历经千辛万苦找到北医三院教授张丽珠,决定试一试。接诊后,张丽珠提出一个大胆想法:开腹取卵。当时的条件,看来简直不敢想象--全院只有一根取卵针,针头钝了就拿到钟表铺磨一磨;没有专业的保温设备,就把存放卵泡液的试管装在保温杯里;没有培养液,就自己照着方子配。即便如此,张丽珠团队依然成功地找到卵子,并顺利完成体外受精。受精卵开始分裂,张丽珠用一根特制的塑料管将受精卵植入郑桂珍子宫内。7周后,胎儿原始心脏有力地搏动,临床妊娠成功。年3月10日,张丽珠成功接生一个小女婴,这就是中国首例试guan婴儿。开心的郑桂珍,给孩子取名"萌珠"。"萌"取萌芽之意,"珠"则是取自张丽珠教授的名字,感谢她赋予孩子生命。和当时的大众舆论不同,郑萌珠出生后,手脚健全、五官端正。但是当时的媒体却对此仍保持的怀疑态度,他们在报纸上发问,“这个孩子能活过二十岁吗?”这个问题,当时的郑桂珍也没办法回答,张教授也没办法回答。但是她们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一条新生命诞生了,而她,也将给成千上万的不孕不育的家庭带来曙光和希望。郑萌珠的生命没有因为是试guan婴儿受到任何影响,聪明可爱的她从小在班级里就名列前茅,到了20岁,她更是考取了西京医学大学,在校期间,她刻苦学习,顺利考上研究生。大学毕业以后,来到了自己的出生地北京医院,继续从事试guan婴儿方面的医疗和研究工作,家庭工作都十分顺遂。郑萌珠曾经表达道,她的生命里有两束光,一个是母亲,一个就是张丽珠教授。张教授带给了她生的希望,母亲带给了她生命。
郑萌珠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她和家人一直和张教授保持着亲密的联系,直到年,张教授因病过世,这个消息让郑萌珠消沉了一段时间,直到年,她顺利怀上了自己的孩子。随着郑萌珠儿子的出生,那些萦绕在首位试guan婴儿——郑萌珠身上的质疑已经烟消云散。如今的试管技术已经比几十年前先进多了,很多无法孕育的父母也不需要再愁眉苦脸,而毫无疑问的是,是张教授和郑贵珍的坚持,带来了如今的试管医学的昌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