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从“茶马古道”走向“
【茶业资讯】云南普洱从“茶马古道”走向“
★★8月的云南普洱,由于北回归线横穿境内,湿润温热。在当地地震后恢复重建的那柯里,一名90后的“陶瓷”人康家龙正为大批游客定制的工艺品劳碌着。
那柯里是云南仅剩为数不多茶马古道原址之一。由于受地震破坏,当地政府在恢复重建中致力将它打造成为一个旅游景区。如今,那柯里山林已听不到响亮的马铃响,但络绎不绝的游客还是给这个古道景区找到一点当年的“繁华”。
多年前,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以马帮的情势,将云南的普洱茶带进了缅甸、尼泊尔、印度等国,又将这些地方的特产带回国内,开辟了一条民间国际商贸通道,被后人称之为“茶马古道”。
由于这条古道,带来了历史上中国西南对外开放的光辉。固然,这坐位于中国西南边境的城市普洱也因这条古道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近日探访了普洱市,见证这个集边疆、民族、生态、开放为一体的地方,如何从历史走向未来。
因茶而名的城市
普洱市位于滇西南,国土面积4.5万平方千米,是云南面积最大的州市,有着“天然氧吧”“绿海明珠”“林中之城”的美誉,也被称为“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和“中国咖啡之都”。
年1月21日,云南思茅市更名普洱市,这一次更名,几近所有人都联想到,是由于名望愈来愈大的普洱茶。在当地有这样一个说法,“每个人出生就开始喝茶”。确切,茶给普洱这个地方带来了知名度、带来了经济效益、带来了发展致富,一样也带来了风韵的文化。
在普洱采访,问到历史的话题,就绕不开茶马古道,也离不开茶马古道的起源地。
在离那柯里不远的宁洱县城里,有一个茶源广场。取名茶源,正由于茶马古道的源头就在这。其实,说是源头其实不十分准确,但当年的宁洱确切成为云南各地茶叶中转、集散的核心地方。
茶源广场在年宁洱地震时,成为了当地民众避难的主要场所。现在,广场成为当地人休闲文娱的聚集地。
在多年前,这里是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贸易通道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数据显示,年,普洱市茶园面积.66万亩,茶叶产量10.22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达.7亿元。
一市连三国的区位优势
普洱与越南、老挝、缅甸“山水相连、人文相亲”,国境线长千米;被誉为“哺养东南亚多国的母亲河”澜沧江直通全境,流经东南亚五个国家注入南海,具有“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独特区位;有2个国家一类口岸,1个国家2类口岸和17条对外陆路通道。
在普洱市江城县,有条三国街,当地民众不用出国便可以购买来自越南、老挝的商品。
到来时,江城正在下着小雨,许多商户还未开门营业。而专营老挝商品的勐德城却已门庭若市,28岁的店主玛尼一个人招呼着各地的游客。玛尼来自老挝丰沙里省约乌县,此前在老挝境内经营商店,年来到江城县开设分店。
由于语言不通,她只能用计算器与客人讨价还价。玛尼告知,老挝手工业很受中国游客爱好,竹编包包常常供不应求。现在,玛尼正在动员自己的亲戚来江城,“开个老挝小吃店什么的都很赚钱的。”与玛尼不同,40岁的江城人蔡浩丽开了原生土特产有限公司,通过电商渠道主打江城的蜂蜜、老帕卡茶、干巴,老挝的竹编等土特产。蔡浩丽介绍,电商年正式推出,到现在营业额超万元人民币,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台湾等地。今年4月,蔡浩丽在北京开了一家江城土特产实体店,当月销售额30多万元。蔡浩丽说,“下步准备与河南、广东客商合作,在郑州、广州开设实体店。”愈来愈多的商机在江城这个小县城出现,不难看出,普洱独特的区位优势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得到凸显。
近年来,普洱市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的建设,在扩大区位优势上大做文章。有关数据显示,年普洱市外贸进出口总额比年末翻两番多,年均增长高达40.5%,孟连口岸上缴关税连续3年在云南省边疆陆路口岸中排名第二;普洱开通到老挝的5条跨境旅游线路;普洱列入云南省“5”建设5年大会战综合交通项目总投资亿元,高速公路投资和建设里程均居各州市之首。未来5年,普洱的综合交通络将更加完善。澜沧景迈机场将于明年上半年通航,思茅机场改扩建工程行将启动实行,6个通用机场中的4个已获批复,其中景谷通用机场将于明年启动建设;重点建设4条高速公路共9段项目工程,力争“10三五”末高速公路建成和在建里程达千米,实现“县县通高速”,构成中心城区到各县城2.5小时交通时空圈;计划建设“1主、4支、两过境”铁路,完全告别没有铁路的历史。届时,普洱的区位优势会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而进一步发挥作用。
普洱市委书记卫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通过今后5年的不懈努力,到“10三五”末,普洱市交通面貌将出现根本性改变,交通制约发展瓶颈将得到有效突破,初步构建以公路、铁路为主导,以航空、水运为补充,南北畅通、东西贯穿、立体交错、升级提速的现代综合交通络体系,建成连接泛亚铁路东、中、西线的重要交汇关键,构成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和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战略交通枢纽核心节点,有力支持普洱打造旅游休闲度假养生基地和经济社会逾越发展。
新时期的扶贫任务
与茶马古道的繁华和落漠一样,普洱市由于交通而兴盛,又在新的历史时期,由于交通不便而逐步落后。但是,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背景下,普洱市与全国一道迎来了新时期的扶贫任务。
截至年底,普洱市有贫困人口38.3万,占全省贫困人口的8.1%,10个县(区)均属于滇西边境片区范围,其中9个县需脱贫摘帽退出贫困行列。值得一提的是,边疆少数民族扶贫,特别是直过民族扶贫成为重点、难点。
年,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在普洱调研时提出,要把扶贫开发作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好,以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的使命感,以大众不富、寝食难安的感,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让阿佤人民再唱新歌。
近年来,普洱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变“单纯输血”为“全面造血”,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变“单兵作战”为“整体协同”,探索一条“上合中央政策、下合市情民意,彰显普洱特点、具有示范作用”的精准扶贫新路子。
娜英是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勐梭镇博航八组的村民。该村46户人,是一个传统的佤族聚居村落,被称为“直过民族”,即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现代社会的民族。村民普遍受教育年限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元人民币,祖祖辈辈居住在大山深处的杈杈房和石棉瓦房里。就在一年前,娜英一家和牲口还挤在3四十平方米的石棉瓦房里。“看寨不是寨,茅草垒成堆;夏怕屋漏雨,冬惧寒风吹”是该村的真实写照。
近日在博航八组看到,新建的佤族风格的安居房错落有致,村民已全部入住二层小洋房,村里公厕、文化室一应俱全,部份道路、篮球场等配套设施正在抓紧建设。
产生变化的不仅是生活,还有村民的思想。政府提出了“安居工程、基础设施、产业培养、素质提升、后续管理”5大工程建设目标,勤劳致富、科技兴农的意识在这里逐步增强。娜英还做起了“产业”。她给算了一笔帐,自家的菜运到县城去卖,去年仅此一项就收入1万多元。50亩甘蔗的收入,“产量虽然有点低,一年5万元是有的,还养了猪和鸡”。另外,政府帮助博航八组引入食用菌公司,全村通过资金入股、土地入股等情势,大力发展香菇种植产业。年,博航八组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到达元。
当地一名官员告知,这个村庄在今年能够实现脱贫。
“一带一路”下的绿色之路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实现逾越发展之路,也许正是普洱重拾“茶马古道”光辉之路。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屡次提出,“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前途在开放,云南必须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把开放这盘大棋走活走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在扩大开放中闯出一条逾越式发展门路来。”
在这一条逾越式发展的门路中,普洱选择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省长陈豪也高度
绿色是普洱最大的特点,生态是普洱最大的优势。普洱市森林覆盖率高达68.7%,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北回归线上最大的绿洲。近年来,普洱市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着力培养特点生物产业、清洁能源、林产业和休闲度假产业,率先探索绿色发展之路。年6月15日,普洱市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建设国家绿色经济实验示范区,成为中国唯一一个绿色经济实验示范区。
普洱市委书记卫星在接受采访时,绝不掩盖对这1独特优势的欣喜。如何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为绿色发展提供普洱方案,也成为卫星重要的研究和实践课题。
普洱市瞄准北京、上海、珠三角招大引强,近年来,在东软、康恩贝、汇源果汁等一批知名企业纷纭落户普洱的基础上,又与深圳华侨城团体、云南省公路投资公司、云南能投团体等一批大型企业成功签约,并展开合作,项目内容触及交通、农业、制造业、旅游业、市政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无一例外,这些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普洱市绿色生态天赋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为了打好生态这张牌,普洱市依托科技创新,把发展绿色生态有机产品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抓标准、抓品牌、抓融资、抓“互联+”、抓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茶叶、咖啡、生物药、高原特点食品等特点优势产业,加快建设全国知名的大健康食品供应基地,力争让绿色有机、健康养生成为普洱“代名词”。前后和西南大学、云南大学、首都经贸大学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3个院士工作站(正在申报7个院士、专家工作站),以茶叶、咖啡、生物药等特色产业为重点,打造了帝泊洱、普秀、迷帝等一批知名品牌;建成了柏联、茶祖等一批集基地、加工、体验、养生于一体的茶庄园,以大唐汉方为代表的生物药产业快速发展,品牌培养获得初步成效。
普洱市积极谋划云南普洱茶交易中心和云南咖啡交易中心建设成为国内最大的茶叶、咖啡交易平台、投融资平台和定价中心,实现绿色经济产业化道路。
普洱市还积极展开“大事件”营销,成功举行国际茶业大会、两岸4地茶文化高峰论坛、绿色发展论坛、民族团结进步论坛等活动,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取得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称号,成为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作为绿色经济标志的旅游,普洱也做了大动作。普洱国家公园、西盟勐梭龙潭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实现高A级旅游景区“零突破”。另外,还成功创建特色旅游小镇4个、省级特色旅游村12个、民族特色旅游村7个,全市28个村被授与全国美丽乡村称号,37个村被列入国家传统村落名录。推出大型原生态民族歌舞《佤部落》等一批文化精品力作进军国内外市场商演,引发强烈反响,人文纪录片《天赐普洱》登录央视并在全球20多个国家播出,普洱的“软实力”和“硬实力”同步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扩大。
其中,普洱景迈山由于连片的古茶林和保护完好的民族建筑,遭到外界
卫星称,“我们坚持用好‘绿色’画笔,打好文化牌,用‘包容开放、团结拼搏’的普洱精神擦亮‘天赐普洱·世界茶源’城市品牌,坚持文化引领,走品牌支持绿色发展之路。”
★★
治疗白癜风去哪里最好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