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队长消失了为什么呀
李梅是一位工作勤奋的白领,生活幸福,为了迎接小天使的到来,她已经备孕3个月了。这个月大姨妈该来不来,Saran兴奋地用早早孕试纸检测了,竟然是淡淡的“中队长”线!
正当她为自己荣升成为准妈妈而高兴的时候,没想到过了两天大姨妈却到访了。Saran到医院检查,医生告知她是生化妊娠,她一下子懵了!
生化妊娠之谜
什么是生化妊娠呢?
生化妊娠是指发生在妊娠5周内的早期流产,血中可以检测到HCG升高,大于25mlU/mL或者尿妊娠试验阳性,但超声检查看不到孕囊,现在医学上称此为“亚临床流产”。
生化妊娠并不罕见,约占总妊娠的25-30%,如果没有专门去检测HCG,可能有些女性朋友只是以为大姨妈推迟来了一次,并不会意识到这是一次生化妊娠。
怎么会发生生化妊娠?
正常的妊娠是精子与卵子在输卵管结合成为受精卵,受精卵回到子宫里着床,进一步才能发育成胎儿。而生化妊娠则是精卵结合了,但是没有回到子宫里着床,或者进入子宫内,没有着上床。
生化妊娠的常见原因
1.受精卵本身有缺陷
一般认为胚胎染色体异常可能是导致生化妊娠的主要原因。怀孕前三个月早期流产中,有超过50%的流产原因是染色体异常。
许多备孕夫妻不检查精子,没有优生优育的概念,可是,目前的男青年中不育症的发生率至少是20%。也就是说,有20%以上的男青年会因为弱精症、少精症而引起不育。这样的准爸爸一旦使准妈妈怀孕了,出现生化妊娠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2.黄体和卵巢功能不好
黄体功能不全是出现生化妊娠的最常见原因。黄体功能不全时,卵泡发育不良,卵子质量很差,形成的受精卵就难以着床。黄体功能不全导致黄体酮分泌不足,子宫内膜异常,也会影响受精卵在子宫内的着床。
着床前的流产就是生化妊娠。大家都应该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好种子需要好土地才能发芽生根。试想,如果把一颗茁壮的树苗栽在石头上,它还会生根吗?黄体功能不全时,女性体内的孕酮水平就会很低,子宫内膜的发育不育,受精卵就不会顺利着床。
造成黄体功能不全和卵巢功能下降的原因非常多,有一种原因往往是大家想不到的,那就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不足时,卵巢功能会受到影响,激素分泌异常。这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性不孕原因中的主要原因,不过,甲状腺激素治疗很容易逆转甲减,而且对准妈妈和宝宝没有任何副作用。
3.子宫因素
子宫发育不良、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宫腔粘连、子宫内膜结核等影响着受精卵的着床。
正常的子宫内膜长到10毫米左右时,受精卵最容易种植进去,就是着床。太薄时不足以埋入受精卵,太厚时受精卵无法溶解内膜,也不能植入。
子宫粘膜下肌瘤是指子宫肌瘤生长的很浅,当它达到一个体积时,会把内膜顶出一个包。肌瘤上面那层薄薄的内膜根本就不可能让受精卵着床。宫腔粘连是指子宫内膜粘在一起了,受精卵根本就不可能种植。
4.免疫因素
有两种免疫情况影响受孕,一种是同种免疫:精子、精浆或受精卵是抗原物质,被阴道及子宫上皮吸收后,通过免疫反应产生抗体物质,使精子与卵子不能结合或受精卵不能着床;另一种是自身免疫:认为不孕妇女血清中存在透明带自身抗体,与透明带起反应后可防止精子穿透卵子,因而阻止受精。
抗子宫内膜抗体是女性自身免疫性改变造成的,它对子宫内膜的免疫反应会影响内膜的质量,从让受精卵不能植入。
在免疫因素中还有一种免疫抗体会严重影响受精卵着床和胚胎发育,是造成生化、胎停和流产的重要原因。那就是甲状腺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这两种抗体水平升高,可以让70%的胚胎流产。
5.精神过度紧张
尤其是因未孕而严重的焦虑,心理压力过大。 精神因素主要影响女性激素的分泌,这种影响来自于大脑,是下丘脑和垂体功能异常,引起卵巢雌激素的分泌异常,进而造成不孕不育。不孕是指排卵障碍,不能怀孕。不育就包括生化妊娠、胎儿停育和流产。
生化妊娠本质上讲是一种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要是遇到这样的情况,不必太紧张,无须任何治疗和处理,一般不会影响下一次的怀孕。
如果多次发生这样的情况,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检查,找出病因,针对性治疗。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酌情进行内膜容受性、黄体功能及免疫因素如封闭抗体、独特型抗体等方面的检查。
生化妊娠和流产是一回事吗?
生化妊娠和流产都是妊娠失败,有一些年轻的妈妈认为生化妊娠就是流产,这两者是一回事吗?
其实,生化妊娠是妊娠仅进行至用生物化学方法可以检测到的阶段,没有发展至能用超声诊断出孕囊的阶段,可算是早期妊娠丢失的一种特殊类型。而流产则是发生在胚胎着床以后的事件,是临床妊娠的丢失。
因此,生化妊娠和流产均属于胚胎或妊娠丢失的范畴,但发生在不同的生理阶段,故两者不是一码事。
生化妊娠后多久可以再怀孕?
这方面没有特别的规定。如果不是特别急着要孩子,可以考虑休息3个月至6个月,让子宫有足够的时间“休息”一下,改善导致流产的自身不良状况和脱离对胚胎发育不利的外界环境。如果着急怀孕,可以直接再怀。
感谢阅读!如果觉得妇幼卫士的科普文章对大家有帮助,请推荐给周围的朋友,分享到朋友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