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妊娠常识及基础护理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因低出生率及人均寿命延长引发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社会劳动力相对不足,必将影响国家财政和经济活力与社会和谐。年全国开始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并相继在年启动了全面二孩政策。伴随着该政策实施,妇产科临床与研究面临机遇的同时,不得不面临高龄孕产妇增加所带来的挑战。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从-年高龄孕产妇生育率明显增高,正常育龄期女性生育率呈下降趋势。
二孩政策全面开放后,高龄孕产妇的比例不断上升。该人群不仅病理妊娠发生率、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的发病风险增高,而且异位妊娠发生率增高约5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增加3倍、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增加5.5倍。此外,该人群因前次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瘢痕妊娠伴发瘢痕憩室、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子宫破裂等造成产时和产后出血的风险日趋突出,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率增高的重要因素。
1高危妊娠管理现状
近年来,世界各国在“母亲安全”和“千年发展目标”的推动下努力开展围产期保健工作,高危妊娠管理模式各个国家有所不同。在发达国家,医疗资源配置较为合理,孕产妇保健意识较强,同时有家庭医生和社区医疗管理等多种形式,社区医疗机构或家庭医生提供高危妊娠的早期筛查,早期干预高危妊娠相关的危险因素,提供与大型医疗机构的合理转诊。发达国家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保健服务大大降低了发达国家孕产妇死亡率。
在我国部分中心城市已经建立了规范的高危孕产妇救治流程、孕产妇救治中心、健全了产科重症监护管理模式,对这些城市及周边区域的危重孕产妇的急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高危孕妇的危险因素
1、孕妇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35岁;
2、身高低于厘米的孕妇;
3、不良妊娠、分娩史的孕妇,如自然流产、早产、死胎、死产、难产(包括剖宫产史)、新生儿死亡、新生儿畸形或有先天遗传性疾病等。或生育过先天性畸形、无脑儿、先天愚型以及其他染色体异常患儿等的孕妇;
4、有反复流产、难孕、不能解释的围产期死亡(主要是多发性先天畸形)史的孕妇;
5、有各种妊娠并发症的孕妇:如妊高症、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羊水过多或过少、胎儿宫内生长迟缓、过期妊娠、母儿血型不合等。
6、患有慢性疾病的孕妇,如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癫痫、甲亢、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心脏病、肾脏病等;
7、夫妇一方是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
8、有家族性遗传疾病史或夫妇一方患有遗传疾病的孕妇;
9、孕期有可疑病毒感染的孕妇;
10、孕期使用有致畸药物或服用其他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的孕妇;
11、孕早期存在有害物质接触史如大剂量放射线、有害气体、化学毒物等病史;
12、盆腔肿瘤或曾有手术史的孕妇。
13、产前母血筛查高危者,如先天愚型或NTD高危孕妇。
对于那些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孕妇,医院进行遗传优生咨询,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需要作必要的产前检查。
3高危妊娠的防护和注意事项
高危妊娠大多数为生理现象,如果在正常范围就没有问题,要从日常生活着手,为防止高危妊娠的出现,注意以下各项:
1、医院或保健机构进行产前检查,按医嘱做好系统保健。
2、高龄孕妇和产下过先天缺陷儿的孕妇应到遗传咨询门诊做有关的检查。
3、学会自我保健,做好孕期自我监护,家属也应学会家庭监护的方法,例如不要走太多的路程和搬重物,因为持重物会导致腹部用力,很容易引起宫缩。不要积存压力。精神疲劳和身体疲劳一样会导致各种问题的发生,压力积攒后也容易出现腹部变硬。防止着凉,下肢和腰部过于寒冷,也容易引起高危妊娠。
4、加强营养及休息,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铁、锌、钙等的食品。积极纠正贫血。休息时,孕妇采取左侧卧位较好,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以减少该部位的疼痛,坐时给产妇臀部垫个坐垫也会有帮助。
5、间歇定时吸氧,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提高胎儿缺氧的耐受力。
4结语
年9月27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的“加强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工作视频会议”中指出,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半年来,我国孕产妇死亡率较去年同期增长30.6%。因此,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对妊娠期高危并发症及合并症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也对降低我国高危妊娠风险,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保证孕期“母亲安全”,维持社会稳定及减轻财政负担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英简介中医师中医妇科学硕士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病、盆腔炎、阴道炎、多囊卵巢综合症、子宫肌瘤、不孕症、产后病及先兆流产。精通孕产妇营养咨询、母乳喂养咨询、围产期保健等。
坐诊时间:周一至周六全天
坐诊地点:医院北院三楼妇科、围产保健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