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输卵管妊娠 > 疾病诊断

练习题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中药治疗白癜风方子 http://m.39.net/news/a_5943334.html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一、A1

1、关于会阴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A、会阴是指位于阴道口和肛门之间的楔形软组织

B、会阴厚~4cm

C、会阴伸展性小

D、由外向内为皮肤、筋膜、部分肛提肌和会阴中心键。

E、会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C

会阴是指位于阴道口和肛门之间的楔形软组织,厚~4cm,由外向内为皮肤、筋膜、部分肛提肌和会阴中心键。中心腱由部分肛提肌及其筋膜和会阴浅横肌、会阴深横肌、球海绵体肌及肛门外括约肌的肌腱共同交织而成。会阴伸展性大,妊娠后期会阴组织变软,有利于分娩。分娩时保护会阴,避免发生裂伤。

2、骨盆底的组成,下列哪项不正确

A、骨盆底分内、中、外三层,中层又称尿生殖隔

B、盆膈由肛提肌及其筋膜组成,是支托盆内脏器的最主要成分

C、尿生殖隔由两层筋膜及一对会阴深横肌组成

D、骨盆底外层包括肛门外括约肌

E、会阴体不属盆底组成部分

E

骨盆底由多层肌肉和筋膜构成,封闭骨盆出口,承托并保持盆腔脏器于正常位置。骨盆底由外向内分为层。1、外层由会阴浅筋膜及其深面的对肌肉(球海绵体肌、坐骨海绵体肌、会阴浅横肌)及一括约肌(肛门外括约肌)组成。球海绵体肌收缩时能紧缩阴道,又称为阴道括约肌。2、中层为泌尿生殖隔。由上下两层筋膜及其间的会阴深横肌及尿道括约肌(环绕尿道,控制排尿)组成,其中有尿道和阴道穿过。、内层为盆隔。是骨盆底最坚韧的一层,由肛提肌及其内、外面各覆一层筋膜组成。自前向后有尿道、阴道和直肠穿过。肛提肌构成骨盆底的大部分。每侧肛提肌自前内向后外由耻尾肌、骶尾肌和坐尾肌部分组成。肛提肌起最重要的支持作用。因肌纤维在阴道和直肠周围交织,有加强肛门和阴道括约肌的作用。

、做全子宫及单侧附件切除术时,切断下列哪项最不易损伤输尿管

A、骨盆漏斗韧带

B、卵巢固有韧带

C、子宫骶骨韧带

D、子宫动脉

E、主韧带

B

卵巢固有韧带是卵巢与子宫底外侧角间的索条,此韧带起自卵巢的子宫端,经子宫阔韧带的两层间,接近后叶,韧带下端附着于子宫底的外侧,在输卵管与子宫相结合处的后下方。根据其解剖学位置,在做全子宫及单侧附件切除术时,最不易损伤输尿管。

4、作子宫切除时,下列注意事项哪项是错误的

A、推离膀胱腹膜反折时,避免损伤膀胱

B、推离直肠子宫腹膜反折时,避免损伤直肠

C、切除子宫骶骨韧带时,避免损伤输尿管

D、切除阔韧带时,避免损伤膀胱

E、切断子宫动脉时,注意勿损伤输尿管

D

子宫阔韧带:位于子宫两侧,为呈冠状位的双层腹膜皱襞。上缘游离,包裹输卵管,其外侧端移行于卵巢悬韧带。下缘和外侧缘与盆底和盆侧壁的腹膜较行,内侧缘与子宫前、后面的腹膜相续。子宫阔韧带可分三部分:①卵巢系膜,为卵巢前缘与子宫阔韧带后叶间的部分,由阔韧带后叶向后包裹卵巢所形成。②输卵管系膜,为输卵管与卵巢系膜根之间的部分。③子宫系膜,为子宫阔韧带的其余部分,内含子宫血管、淋巴管、神经及大量疏松结缔组织,称之为子宫旁组织。子宫阔韧带的作用是限制子宫向两侧移动。由此描述可知,阔韧带和膀胱并不相邻,所以避免损伤膀胱的描述是错误的。

5、右卵巢动脉是从哪条动脉分支来的

A、髂内动脉

B、髂外动脉

C、肾动脉

D、腹主动脉

E、髂总动脉

D

右卵巢动脉自腹主动脉发出。左卵巢动脉可来自腹主动脉,也可来自左肾动脉。

6、子宫动脉来自

A、髂外动脉

B、髂内动脉

C、腹主动脉

D、臀上动脉

E、肾动脉

B

子宫动脉髂内动脉前干分支。到达子宫外侧,相当于宫颈内口水平约2cm处,横跨输尿管至子宫侧缘,分上下两支:上支较粗称为宫体支,至宫角处又分宫底支(分布于宫底部)、输卵管支(分布于输卵管)及卵巢支(与卵巢动脉末梢吻合);下支较细称为宫颈-阴道支(分布于宫颈及阴道上段)。

7、左侧卵巢动脉不同于右侧卵巢动脉,还可以来自

A、髂外动脉

B、髂内动脉

C、腹主动脉

D、肾动脉

E、以上都不是

D

答案选D。本题属于解剖问题,即需要记忆的问题。右卵巢动脉来自腹主动脉,左卵巢动脉可来自腹主动脉也可来自左肾动脉。右卵巢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左卵巢静脉汇入左肾静脉。子宫动脉:为髂内动脉前干分支,在腹膜后沿骨盆侧壁向下向前行,经阔韧带基底部、宫旁组织到达子宫外侧,距宫颈内口水平约2cm处横跨输尿管至子宫侧缘,此后分为上、下两支:上支较粗,沿子宫上缘迂曲上行称宫体支,至宫角处又分为宫底支(分布于宫底部)卵巢支(与卵巢动脉末梢吻合)及输卵管支(分布于输卵管);下支较细,分布于宫颈及阴道上段称宫颈-阴道支。

8、髂内动脉前干分支不直接供血的是

A、卵巢

B、子宫

C、阴道

D、膀胱

E、输卵管

A

卵巢动脉是自腹主动脉发出的,不是髂内动脉前干的分支。子宫动脉、阴道动脉和阴部内动脉是髂内动脉前干的分支。

9、维持子宫正常位置是

A、盆底肌肉及筋膜的支托作用

B、膀胱和直肠的支托

C、子宫韧带和盆底肌肉筋膜的支托

D、子宫四对韧带的作用

E、腹腔压力作用

C

子宫的正常位置主要依靠子宫诸韧带、盆膈、尿生殖膈及会阴中心腱等结构维持。

10、关于子宫韧带的解剖,正确的是

A、圆韧带起于子宫角,止于腹股沟

B、阔韧带富于肌纤维,与子宫体肌纤维相连

C、卵巢固有韧带使子宫倾向后方

D、主韧带横行于宫颈两侧和骨盆侧壁之间

E、子宫动静脉从阔韧带上部穿过

D

A:圆韧带应止于大阴唇。B:阔韧带不富于肌纤维,它是双层腹膜皱襞。C:子宫是倾向前方的。E:子宫动静脉从阔韧带基底部穿过。

11、卵巢表面的组织为

A、腹膜

B、卵巢白膜

C、卵巢皮质

D、结缔组织

E、生发上皮

E

卵巢表面无腹膜,由单层立方上皮覆盖称生发上皮;其内有一层纤维组织称卵巢白膜。

12、关于输卵管各部,正确的是

A、通入子宫壁内的为间质部

B、间质部外侧的为壶腹部

C、峡部比间质部的管腔窄

D、漏斗部(伞部)为输卵管最宽大部分

E、以上都不是

A

本题选择A间质部外侧的为峡部,不是壶腹部。故B错。输卵管的4部分中,间质部是最狭窄的部分,其次为峡部。故C不对。输卵管管腔宽大的部分为壶腹部,不是伞部。故D错。输卵管由内向外分为4部分:1.间质部潜行于子宫壁内的部分,长约1cm,管腔最狭窄。2.峡部在间质部外侧,细而较直,管腔较窄,长2~cm。.壶腹部在峡部外侧,壁薄,管腔宽大且弯曲,长5~8cm。4.伞部在输卵管最外侧端,长1~1.5cm,开口于腹腔,开口处有许多指状突起,有拾卵作用。

1、子宫峡部是

A、子宫颈阴道部

B、子宫颈阴道上部

C、子宫颈管最狭窄部分

D、子宫颈与子宫体之间最狭窄部分

E、子宫体最狭窄部分

D

在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最狭窄的部分称子宫峡部,在非孕期长约1cm,其下端与子宫颈内腔相连。

14、输卵管的组织解剖及生理作用是

A、长6~8㎝

B、峡部为输卵管腔最狭窄部

C、伞部有“拾卵”作用

D、内膜为复层柱状上皮

E、输卵管粘膜不受性激素影响

C

输卵管应长8~14cm;间质部为输卵管腔最狭窄部;内膜应为单层柱状上皮;输卵管粘膜是受性激素影响的,故ABDE错,选C。

15、维持子宫前倾位置的主要韧带是

A、阔韧带

B、子宫圆韧带

C、卵巢固有韧带

D、主韧带

E、子宫骶骨韧带

B

子宫圆韧带:为维持子宫前倾位的主要结构。骶子宫韧带:向后上牵引子宫颈,并与子宫圆韧带共同维持子宫的前倾前屈位。

16、卵巢囊肿发生蒂扭转时,其蒂的组成是

A、骨盆漏斗韧带,输卵管,卵巢固有韧带,圆韧带

B、骨盆漏斗韧带,输卵管,卵巢固有韧带

C、骨盆漏斗韧带,卵巢韧带,圆韧带

D、骨盆漏斗韧带,输卵管,圆韧带

E、输卵管,卵巢韧带

B

卵巢肿瘤的蒂由骨盆漏斗韧带、卵巢固有韧带和输卵管组成。发生急性扭转后,静脉回流受阻,瘤内高度充血或血管破裂,致使瘤体急剧增大,瘤内出血,最后动脉血流受阻,肿瘤发生坏死变为紫黑色,易破裂和继发感染。

17、关于子宫颈的解剖学,下列哪项不正确

A、子宫颈分为阴道上部和阴道部

B、宫颈峡部下端是组织学内口

C、宫颈管粘膜上皮在组织学内口处由柱状上皮变为鳞状上皮

D、宫颈粘膜上皮有分泌腺液功能

E、老年期宫颈宫体之比为1:1

C

子宫峡部的上端,因在解剖上较狭窄,又称解剖学内口;峡部的下端,因粘膜组织在此处由子宫腔内膜转变为子宫颈粘膜,又称组织学内口。并不是由柱状上皮变为鳞状上皮。

18、关于阴道前庭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为菱形区域,前为阴蒂,后为阴唇系带,两侧为小阴唇。

B、阴道口与阴唇系带间有一浅窝,称为舟状窝。

C、前庭球位于前庭两侧

D、尿道外口位于阴蒂头前下方

E、阴道口位于尿道口后方的前庭后部

D

尿道外口位于阴蒂头后下方,其后壁有一对尿道旁腺,其开口小容易有细菌潜伏。

19、关于女性外生殖器解剖,正确的是

A、女性外生殖器即外阴

B、女性阴毛分布呈棱形

C、双侧小阴唇前端为腹股沟韧带终止点

D、前庭大腺开口于阴道内

E、阴道前庭为双侧大阴唇之间的菱形区

A

B项应该是女性阴毛分布呈倒三角形,底部在上,尖端向下;C项错在腹股沟韧带连在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而不是终止于小阴唇前端;D项错在前庭大腺开口于阴道前庭后方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的沟内。不是开口于阴道内;E项错在阴道前庭为双侧小阴唇之间菱形区,而不是双侧大阴唇之间。

20、关于子宫的解剖,下述哪项正确

A、成年的子宫长7~8㎝,宽4~5㎝,厚2~㎝

B、成年人子宫体与子宫颈的比例为1:2

C、子宫峡部的粘膜无周期性变化

D、子宫颈主要由平滑肌构成

E、成年妇女子宫颈管长4~5㎝

A

成年的子宫长约7~8cm,宽4~5cm,厚2~cm。子宫颈内腔呈棱形,称为子宫颈管,成年妇女长约2.5~cm。子宫颈突出于阴道内,内含有腺体,可分泌一种粘液,即宫颈粘液,这种粘液的性状和量的多少,与子宫内膜一样,受卵巢功能的影响并呈明显的周期性变化。成年人子宫体与子宫颈的比例为2:1。

21、临产后的宫颈变化,正确的是

A、宫颈管消失过程——先形成漏斗状,逐渐短缩直至消失

B、初产妇宫颈管消失与宫口扩张同步进行居多

C、经产妇宫颈管先消失,宫口后扩张居多

D、前羊水囊形成使宫口不易扩张

E、破膜后胎先露部直接压迫宫颈,影响宫口扩张

A

A.宫颈管消失过程—先形成漏斗状,逐渐短缩直至消失B.初产妇宫颈管消失与宫口扩张同步进行居多:初产妇多是宫颈管先消失,宫口后扩张。C.经产妇宫颈管先消失,宫口后扩张居多:经产妇多是颈管消失与宫口扩张同时进行。D.前羊水囊形成使宫口不易扩张:形成的前羊水囊称为胎胞,宫缩时胎胞楔入宫颈管内,有助于扩张宫口。E.破膜后胎先露部直接压迫宫颈,影响宫口扩张:不影响,而是有助于扩张宫口(和D同理)。

22、关于子宫下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系由子宫峡部形成,非孕时长约1㎝

B、临产后由于子宫收缩极性的缘故,峡部被拉长形成子宫下段

C、下段为被动扩张段,随产程进展而越来越长越薄

D、子宫上下段肌壁厚薄不同,在产程中上、下段交界处在子宫内面形成一环状隆起,称生理性缩复环

E、子宫下段常被产科医师选择为剖宫术子宫切开处

B

妊娠末期子宫峡部可达7~10cm,形成子宫下段。子宫下段不是临产后才形成。故B的说法不对。子宫峡部于妊娠12周后逐渐扩展成为宫腔的一部分,至妊娠末期逐渐被拉长形成子宫下段。临产后的规律宫缩进一步拉长子宫下段达7~10cm,肌壁变薄成为软产道的一部分。(①系由子宫峡部形成,非孕时长约1cm。②下段为被动扩张段,随产程进展而越来越长越薄。③子宫上下段肌壁厚薄不同,在产程中,上、下段交界处在子宫内面形成一环状隆起,称生理性缩复环。④子宫下段常被产科医师选择为剖宫术子宫切开处。)

二、A2

1、女,5岁。因月经过多且经期延长,贫血,血红蛋白仅56g/L,而决定行全子宫切除术。术前主刀医师在考虑手术各步注意事项时,下列哪项可不必顾虑

A、推离膀胱腹膜反折时,避免损伤膀胱

B、推离直肠子宫腹膜反折时,避免损伤直肠

C、切断子宫骶骨韧带时,避免损伤输尿管

D、切断圆韧带时,避免损伤输尿管

E、切除子宫动脉时,注意勿损伤输尿管

D

圆韧带在其走形的过程中,没有和输尿管伴行。故选项D的描述不当。子宫圆韧带:呈圆索状,由结缔组织和平滑肌纤维构成。长约10~12cm。起自子宫角,输卵管附着部的前下方,在子宫阔韧带前叶覆盖下弯向盆侧壁前行,越过髂外血管至腹壁下动脉外侧,经深环入腹股沟管,出浅环附着于阴阜及大阴唇皮下,它是维持子宫前倾的主要结构。

2、女,8岁。于高处取物时不慎摔下,呈骑跨式,伤及外阴部位,疼痛难忍,外阴血肿最易发生的部位是

A、大阴唇

B、小阴唇

C、阴阜部

D、阴蒂部

E、会阴部

A

大阴唇皮下为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含丰富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外伤后易形成血肿。

天一杏林医学教育培训中心培训项目

执业、助理医师(临床∕中医中西医∕口腔∕公卫)

执业药师(中药∕西药)护士∕师职称英语

医学类成教(大专∕本科)在职研究生

报名—

临床——(许老师)(王老师)

中医——(宁老师)

护士——(于老师)(张老师)(刘老师)

药师——(李老师)

(临床)(临床)(中医)(护士)

办公点:郑州中原区陇海路与桐柏路交叉口凯旋门大厦B座9楼90室

教学点:郑州工业贸易学校(中原区中原路工人路向西米路北)

轻按秒—识别图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jkgjq.com/jbzd/147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